字体
第(4/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起时,临终时(asanna)的业力发生作用。这就是一个人在死前瞬间的所作所想。由于它在决定一个人未来生命时具有关键的意义,在一些佛教国家仍然流行着这样一个传统,即提醒临终之人意念他所作的善事,使其在死前体受善业。

    有些时候,作恶之人如果在死前刹那很幸运地意想起他所作善业,他可能会快乐的死去,获得善生。这不是说,他享有善生,就免除了有生之年所结集的恶业果报。

    在另外一个方面,有时一个好人可能被迫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突然回想起恶行或生起不善之念,而痛苦地死去。

    一个人的习惯(aa),无论好坏,都会变成第二种自然。它们多多少少趋于规范人的性格。在闲散无事时,我们常常使自己忙于习惯的思想和动作之中。同样的,在临终之时,我们不得不意念起我们的习惯思想和行为,除非受到外力的影响。

    此分类的最后一种为聚业(katatta原意是因为过去所作),它包括了以上三种业力之外的一切业。它就好似特殊众生保留的资产。

    最后一种分类是根据生起果报之界而划分的,它们是:

    1.不善业或许成熟于欲界(kamaloka)。

    2.善业或许成熟于欲界。

    3.善业或许成熟于色界(rupaloka)。

    4.善业或许成熟于无色界(arupaloka)。

    成熟于欲界之恶业

    身口意能造作十种恶业。其中三种是身所为,即杀(panatipata),盗(adinnadana),邪淫(kamesumicchacara)。

    四种恶业是语言所为,即妄语(musavada),两舌(pisunavaca),恶口(pharusavaca),绮语(samphappalapa)。

    三种恶业是意识造作,即贪(abhijjha),嗔(vyapada),痴(micchaditthi)。

    杀生是指故意剥夺有情生命。严格地来说,巴利语pana意为与其特别生存有关的有情生命。杀生是指任意损伤他人的生命力,不使其自然生存下去。Pana意为呼吸者,因此,一切有情众生,包括动物在内都被看成是Pana(6),但不包括植物,因为它们没有思惟。不过,比丘们甚至被禁止伤害植物。对于这一点,也许要指出的是,它不适用于居士。

    必须具备如下五个条件才能构成杀业,即:1.有情;2.知其为有情;3.作意行杀;4.力取行杀;5.死亡结果。

    恶业的轻重根据相关有情的善良和大小而定。杀害善德之人和大动物比杀害歹恶之人和小动物更为罪业深重,因为造作此种恶业需要较大的努力,而所丢失的就相当严重。

    杀生的恶报是:短命,生病,因与相爱之人分别而长久痛苦,时常担心害怕。

    构成偷盗之业必须具有五个条件,即:1.他人之物;2.知其为他人之物;3.作意行盗;4.作行盗的努力;5.真正移动其物。

    偷盗不可避免的后果是贫穷、苦难、失望,过寄生的生活。

    邪淫之业必须具有四个条件,即:1,享受之念;2,相应的努力;3.具满足的方式;4.欲望的满足。

    因为邪淫,不可避免地有众多的仇敌,与不爱之妻或夫结合,来生为女生或为不育之人。

    妄语之业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1.非真实;2.欺骗;3.言语;4.形成欺骗事实。

    妄语业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受恶语指责、辱骂、不值得信任,口臭。

    两舌之业的构成必须具有四个条件,即:1.被分裂之人;2.作意分裂,或希望自己亲近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