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6/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闻的动物界。佛陀禁止了牲口祭祀,告诚他的弟子们要对所有众生,乃至在自己脚上爬行的蚂蚁等小生命也要施予慈爱(metta)。他教导说,没有一个人有权力伤害其他生命?因为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

    比丘要实践慈爱,他被禁止挖地,或教他人挖,甚至他被禁止饮喝没有过滤的水。

    阿育王,一个最伟大的佛教国王在石碑和石柱上写道:

    “生命不可以生命为生,生有蝼蚁之草也不可焚烧。”

    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必须对每一个众生施及慈爱,把自己同一切有情融合起来,不加任何分别。慈爱是佛教一大特征,这种慈爱要破除的是分裂人类关系的种姓、肤色、信条等阻碍。如果说,仅仅因为隶属不同的宗教,不同信仰之人不能象兄弟姐妹一样相聚一处,那么,这些宗教导师就肯定没有圆满他们的崇高使命。

    在以《大无害经》和《小无害经》为根据的高尚宽忍政令中,阿育王说:“唯有和为最,大家都应自愿倾听他人宣说的学说。”(14)

    在佛法中,佛教没有被限制于某一个特定民族或国家。佛法适应于全世界。

    佛教徒无远近、敌我、叛教者或不可触者之分,因为由知见而觉悟的普遍慈爱建立了一切众生的兄弟情谊。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是世界公民。

    因此,佛教的主要特色就是理智性、可行性、效益性、和平性、慈悲性、忍辱性和普遍性。

    佛教流传了2500多年,是一切提高道德影响的最胜者。

    一个民族有起有衰,强大的帝国兴旺而又消亡。但是只要佛教徒坚持其崇高的准则,以慈爱和理智为基础的佛法帝国仍然繁荣,并将继续昌盛。

    [注]

    (1)英译《相应部》,第7,8页。

    (2)《相应部》,第二品,第32页;英译《相应部》,第二品,第二十七页。

    (3)《中部》,第一品,第六十三经,《箭喻经》,第426页。

    (4)见《优陀那》,第六品,第四经,第66页;伍德一沃德,《佛陀的一些言教》,第190。

    (5)参见第8章。

    (6)《经集》、《贱民经》,第21页。

    (7)《中部》,第二品,第84经,第83页。

    (8)英译《相应部》,第一品,第111页。

    (9)《长老尼偈》,第82页。

    (10)《相应部》,第一品,第五相应,第二经,第129页。

    (11)参见第十章。

    (12)英译《相应部》,第一品,第270页。

    (13)《本生故事》,第354页,第五卷,第110页。

    (14)很明显,作者在这里指的是石柱碑文第十二(摩揭陀语)“和平相处为善,为什么?愿意见不同之人聆听,观察正法(samavayavasadhu,kiti?Amnamanasadhammamsuneyucasususeyucati)(在这里法Dharma的意思肯定很广)。”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