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做将会打扰他安祥无声的乞食之行。
阿罗汉阿示说得到了他所需要的一点饭食后,正在寻找一个适合的地方吃饭。优婆提高兴地利用这一机缘,把自己的凳子让给他坐下,又从自己的水瓶里倒出水供养他,如同学生对老师履行应尽的义务。然后,他愉快地向他打了招呼,恭恭敬敬地问:
“尊敬的先生,你的五官如此的安祥寂静,肤色是如此的纯洁光亮,是因为谁的缘故而使你出家?谁是你的老师?你在何人的法教之下修行?”
象所有伟人一样,谦虚的阿罗汉阿示说谨慎地回答说:“我才刚刚出家不久,兄弟,我不能详细地向你讲述佛法。”
“尊敬的先生,我是优婆提。你可根据你的能力,说多少都行以各种形式来理解就是我的事了。”
“多少说一点,”优婆提继续说道,“只要告诉我主要精神,我只要精要部分,一大堆陈词烂调无多大用处。”
阿示说尊者即说四偈,圆融地总结了佛陀的奥妙哲理,即因果之律: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yedhammahetuppabhava,tesamhetumtathagatoaha.
tesamirodhoevamvadimahasammano.
虽然阿示说只是简单地解说了如此高深的佛法,但是,优婆提足以从此觉悟,而彻底理解佛法。他只需要一点点提示就能悟道。阿示说尊者对他所行之道给予了善巧指导。所以当他听到第一二偈时,即得了第一圣果。
毫无疑问,刚刚皈依的优婆提肯定会感到,他无法用语音来对尊贵老师传授佛法表示由衷的感激,只好对其圆融讲解真理的能力表达了深厚的谢意。随后,了解到有关佛陀之事,便告别而去。
因为他是从阿示说处听闻佛法,后来,优婆提对他的老师极为恭敬,只要一听说其老师在那个方向,他就会朝那个方向双手合十,以示尊敬。当他躺下来休息时,他也会把头朝着那个方向。
根据他们所约,优婆提回来后,即把这一喜讯告诉了他的伙伴诃利陀。和他朋友一样,诃利陀听完全部偈子后,也豁然觉悟,得第一圣果。成功地寻找到安乐后的喜悦,使他们非常兴奋。出于应尽的义务,他们前去见了婆贾那老师,希望他也能接受奉行新的教法。他们的努力被证明是无效的。但是,婆贾那的一大批弟子都愿意参加他们的行列。因此,在众人的陪同下,优婆提和柯贾那来到优楼频螺的寺院,拜见他们的伟大的导师。
佛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接受他们加入僧团,说:“善来比丘”(EthaBhikkhave)。
半个月之后,舍利弗尊者聆听了佛陀给苦行僧底歌那克讲解《受覆经》,当下证阿罗汉果。当天晚上,佛陀召集弟子们来到自己身边,宣布舍利弗和在一个星期之前证阿罗汉果的目键莲尊者为僧团中两大弟子。
[注]
(1)僧伽,原意为聚合,或众多。是为佛教比丘组织。(编者)
(2)跋般迦(Pabbajja),意为出家,或舍弃。这是仅指皈依佛法僧三宝,加入僧才。
(3)在早期,佛陀口诵此语而授以比丘戒(Upasampada-意为增补更高道德)。见第十四章。
(4)优婆塞,优婆夷,护持三宝者。它们是佛陀的在家里的男女弟子。一旦皈依三宝后,即刻成为优婆塞,或优婆夷。皈依三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5)《大品》。第19,20页。
(6)Deva提婆,意指天人。
(7)巴利语Brahmacariya梵行与天人或梵天无关。它被用来指高尚,或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