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名弟子觉悟佛法。因此,他决定把他们作为真理的使者,平等无碍地向一切众生宣讲他的教法。在派送他们到四面八方弘法时,佛陀这样告诫他们:(5)
“诸比丘,我已从世间或出世间的桎梏中得到了解脱,你们也从世间或出世间的束缚中得到了解脱。诸比丘,去吧,为了大众的善益和福祉,出于对世界的慈悲,为了人天(6)的善益和福祉。诸比丘,不要两人同去,在事理方面,传授善于始、善于中,善于末的佛法,宣扬梵行。(7)”
“有一些众生,眼中只有一点点尘土,他们闻法后,灰尘将散落。明了佛法。”
“诸比丘,为了宣说佛法,我也将前往优楼频螺。”
“高举圣者大旗!你们这些所作已办者,为了其他大众的利益,宣说无上佛法。”
作为一位宗教导师,佛陀第一个派送其出家并觉悟了的弟子们,悲悯众生,传播教法。这些最初的弘法者们没有固定的住处,独行独往,身无分文。他们被期待着云游各地,讲说无上圣法,除了遮身的袈裟和乞食的饭钵之外,他们一无所有。因为地区广阔,而弘法者相对很少,佛陀劝告他们单独从事弘法事业。因为他们都是已从色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阿罗汉,其主要而且是唯一的目的就是教授佛法,宣扬梵行。他们已是达到生命目的的阿罗汉,他们的神圣职责就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提高人类的道德修养。物质生活虽很重要,但这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
僧团的建立
当时,世上只有60位阿罗汉。以这些清修梵修者为核心,佛陀以“民主为体制,共和为分配原则”建立了出家僧团。在僧团成立之初,其成员来自社会最上层,都是博学多闻,大富大贵之人。但是,僧团大门对一切有缘人敞开,不管其种姓、等级和地位如何。四种姓中的年轻人或老人自由地加入僧团,就象兄弟一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没有任何岐视和分别。这种一直持续到现在的高贵比丘僧团,是世界上最大古老,具有历史意义的独身组织。(8)
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出家,以梵行生。作为在家居士,他们也能如法生活,而证圣果。耶舍尊者的父母和他的前妻是佛陀在家弟子中最为著名者,他们三人在精神修证上都有很高深的造诣,足以证得第一圣果。
在此作为真理使者的60位大阿罗汉帮助之下,佛陀决定弘扬无上圣法,向那此乐闻佛未能之人宣说。
三十位年轻人的皈依
佛陀随自己所愿,在波罗捺斯的鹿养苑住了一段时间后,起身前往优楼频螺。途中,他在树林的一棵树下休息。
就在这时,三十位快乐的年轻人,带着他们的妻子,来到这座小树林里游玩。他们中间有一个人没有妻子,他就找来一个妓女。当大家寻欢作乐之时,这位妓女拿着他们的贵重东西,悄悄的溜走了。年轻人在树林里四处追寻。当他们看见佛陀时,就过来问他是否看见一个女人路过此地。
“年轻人,你们以为哪一个更好,是寻找女人,还是寻找自己(9)?”佛陀问道。
“世尊,寻找自己更好。”年青人答道。
“那么,你们坐下,我有圣法,你等可聆听。”佛陀说。
“世尊,太好了!”他们一边答应着,一边恭敬地向佛陀行礼,满怀期望地坐在一旁。
他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佛法,便得法眼通(dhammacakkhu)。此后,他们加入了僧才,接受大战。
迦叶三兄弟的皈依
佛陀一路行化,来到优楼频螺。这里居住着三住从事祭火的苦修兄弟,他们是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和伽耶迦叶。兄弟三人分处三地,各有500、300和200名弟子。年纪最长者顽固执迷自己的精神修证,错误地以为自己是阿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