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置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陛下的信仰。

    事实上这件事让我陷入了两难境地。首先,国王的好意很难让人推却,而且要对国王的善意提拔漠不关心那更是难上加难。其次,在这件事上我很难将自己的倾向或判断表达出来。因为在这件事上我欠伯内特——索尔斯伯利主教一个人情,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但同时也是最坏的朋友。他总是向我提出一些超乎寻常的想法,这是他好的一面,但是他竟然向国王提出这样的招数,这就是他的坏处,我知道一定是他告诉国王这个主意的。这好像是我和主教大人早就商量好了似的,假装放弃主教的职位,从而将大主教的位置抓到手。这样的手段的确让我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多亏陛下是个善良的人,否则我会因此遍体鳞伤、悲惨至极。说句心里话,夫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于公众之中是我最开心的事,我始终对上帝饱含感激之情,而且一直都在倾尽所能将一切做到最好,上帝也会为之欢欣吧。但是对于我来说,能够超然于世俗爱欲之上便是我最大的幸福。所以,世俗的那些盛名并不是我所追求的,反而是我厌恶的。我一直都相信自己,哪怕一直在这个位置也能够做到足够好;与提拔之后相比,我对那些施加的影响和对众人的兴趣不会有一点儿的减少,对于一位不图名利、鞠躬尽瘁的人,人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喜爱他。但是,如果我真的违背自己的本心接受了这一提拔,那我很可能会不堪重负地倒下,变得抑郁不堪,终无所成,最后和那些愚笨之人一样慢慢死去。

    但是威廉三世却是个非常执拗的人,一旦下了决心就很难改变,因此,圣保罗大教堂主教蒂乐生连续几个月不断接到国王的施压,意在让他接受这个结果。国王任命他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之后,他会遭到同仁的极度厌恶和痛恨,这一点蒂乐生非常清楚;因为他们不会再将他视为宗教的中流砥柱,而是把他当成敌人,一旦他将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消息散播开来,他们就会说国教已濒临灭亡。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像魔咒一样散播,这些人还造出了拉丁文的版本:actumestdeEcclesiaAnglia(濒临灭亡的英国国教)。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将蒂乐生在教会的尽职尽责都看在眼里,认为他被提拔为大主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且不管是在光荣革命之前还是之后。过于耀眼的成功只会招致羡慕者的嫉妒、愤恨甚至是敌意,这是曾经的苦难经历告诉他的道理,只要是陷入过这种状况的人都会知道。蒂乐生本身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所以这种四处树敌的情况让他懊恼不已。虽然他也是个坦诚直接的人,但不管怎么说,前任被剥夺大主教的原因是非常值得他尊重的,所以他很艰难地站在这些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件事情。蒂乐生提出了反对意见,国王不予理睬。在给罗素夫人的另一封信中蒂乐生这样说道:“遭到拒绝已经让国王很不高兴,他更不喜欢反复恳求别人。”虽然他一直非常信任罗素夫人的判断,但是他内心总是苦苦挣扎,并再次写信征求她的意见。罗素夫人在回信中指出,他要做出一些高尚的牺牲,而这牺牲也是他的职责所在,违背国王的意愿是不理智的做法。直到此时蒂乐生才决定妥协,他便上奏国王说自己已经准备好了接受大主教的职位,请求他的任命。国王对此十分高兴,并直言很久没有听到这么好的消息了。

    任命的时候,蒂乐生恳求国王能够暂时保密,延迟六个月再将此事公开。而且在任命公开的那天,蒂乐生还专程去探望了已经被革了职的桑克罗夫特,他当时就住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府邸。通报了姓名之后,他便站在大门外等候,但一直没有得到答复,他只好黯然离开。王后向桑克罗夫特大主教发出警告,命其立刻搬离府邸,如果正式法律生效,他将被驱逐出去。虽然法律程序启动以后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是最后桑克罗夫特大主教还是离开了大主教府邸,去往谭波城里的私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