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刚刚我只是对康德的生平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是想让诸位读者对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产生兴趣,好吸引你们读完我下边的这篇文章——这是一篇针对他某部著作写的读后感。这部著作叫《判断力批判》,听起来就有一种让人心生畏惧的感觉。审美论和目的论是这部书讨论的两个主要问题。不过我并没有打算把两个问题都拿来探讨,这里我只谈审美。

    作为小说家的我选择一个这样的问题来进行讨论,的确是有些自不量力了,所以我也不敢对自己的观点抱有太大的信心。我只是一个纯粹的艺术爱好者,并不是一个哲学家,也不想装哲学家。我所能做的是通过一些自身的经验对一些创作过程进行了解;而审美的核心主题“美”也是一个小说家所能探讨、研究的,而且不会有失公平。

    小说是一门并不完美的艺术。虽然它可以对人类的灵魂深处进行探索,也可以对人际关系进行分析,还可以对人类心中的激情进行讨论,或者创造出不朽的人物,描绘出文明等;但是在小说中,美产生的时候往往是某个字被误用的时候。因此,诗人比小说家更容易创造出美来。

    在对康德的审美观进行评论之前,有这样一件奇怪的事我不得不告诉读者——审美感官在康德身上貌似根本不存在。有一位传记家这样写道:“对雕刻以及绘画,他都兴趣索然,哪怕是对一些杰出之作也是如此。即便他身处一座画廊——画廊中收藏的满是杰出的艺术品——他也不会以专注的眼光对这些杰作进行审视,更不会对艺术家的技艺进行评判。”18世纪人们所说的那种多愁善感的情况在他身上没有任何体现。

    对于自己的婚姻问题,他曾两次认真地考虑过,但就其利弊的问题他考虑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这使得其中一位在他做出决定之前就离开了哥尼斯堡,而他中意的那位女士也早已嫁作他人妇。他没有为自己想要结婚找出充足的理由,这也说明他并没有陷入爱情之中;如果他早已坠入爱河无法自拔,哪怕他是个哲学家也能够轻松地找出足够的理由。

    虽然康德的两个已婚妹妹也住在哥尼斯堡,但是康德在二十五年里从未与她们讲过一句话。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跟她们没什么好说的。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倒是很理性。对此,我们不得不说他是个很无情的人。但仔细想想,我们有多少次迫使自己与那些跟自己只有血缘关系却没有其他共同之处的人尝试着进行交流?所以康德这种意志力还是非常值得佩服的。他的圈子里没有朋友,只有关系很近的熟人;当他们生病的时候,他也只是每天差人去询问病情,自己从不去探望。如果他们死了,他会说:“死去的人将在无限的时间长河中得到安息。”而后他们将在康德的脑海中被抹去。在感情上,他从不冲动,也不曾对外表露过自己的感情,但是他会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别人一些慷慨的援助,他为人和蔼、善于助人。虽然在感情上他的天赋少得可怜,但是在思辨力和智慧上他却有着难得的高度。

    所以在涉及感情这个问题上,康德能够有这么多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是非常令人吃惊的。按照康德的思想,美是完全脱离了一切可以想象、可以感知的事物的。这些事物仅仅是一些语言符号,只能给予我们一些特定的快感。他还发现,那些本质上丑陋的东西在艺术的包装下会衍生出一种美的感觉。当然,对于这一论断他仍然持保留意见,某些事物的艺术表现形式实在令人难以发现它的美,甚至丑陋得让人厌恶至极。我想某些现代的画家应该谨记这一点。此外,康德甚至还预见了一些当代抽象艺术的影子。他模糊地指出,一个艺术家在实际经验匮乏的时候,可以通过想象来完成自然到超自然的转化,从而得到超自然艺术。

    个性对哲学家的思维影响很大,甚至可以决定哲学家的思维。这也使我们看清,康德对美学进行的是纯理性的研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