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随着迈入医科大学的校门,一个崭新的世界走进我的生活。我阅读了很多医学方面的书籍,从这些书籍中,我了解到:人就像一个按照机械规则运行的机器,一旦机器停止工作,生命也就抵达终点。在医院中,当我看到人们生命结束的时候,感到非常恐惧,同时也赞成了书中的观点。我一意孤行,觉得人类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才在进化的历程中想象出宗教和上帝这些概念。这种价值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对种族的生存有好处,但它不是客观存在的,仅能用过去做出解释。虽然我把自己看成不可知论者,但内心却把上帝看成一种虚构,觉得有理性的人都不应该相信。

    假如那个把我放进永远的火海中的上帝实际上并不存在,可供放进永远的火海中的灵魂也不存在,假如我仅仅是机械力量的玩偶,受到生存竞争的推动,我不知道自己被灌输的关于善的思想还有没有价值。我展开了对伦理学的阅读,把一本本令人畏惧的大部头仔细读完。后来,我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探寻自身的快乐就是人生的目的,别的目的是不存在的,就算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也不过是一种想象,觉得如果自己大方一点,就能变得快乐起来。未来充满变数,及时行乐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我肯定是与非仅仅是两个词,人们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就是行为标准。对于自由人来说,当他感觉行为标准对他的影响没什么了不起的时候,才有必要奉行这些标准。在那个时候,格言盛行,为了勉励自己,我就将自己的信念用一句格言写出来:“只要不被警察盯梢,就可以随心所欲去任何地方。”在24岁的时候,一整套哲学体系已经被我建立起来,物的相对性和人的圆周率这两条原理构成了它的基础。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第一个原理是旧有发现。另一个原理特别深奥,就算我想破头,也无法在有生之年弄明白它的含义。

    一次,我无意间看到一则小故事,感觉特别有意思。它是《文学生涯》中的一卷,阿那托尔·法朗士所作。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到现在我依然记忆犹新。大概的内容是:在东方国家,有一个年纪轻轻的国王,他执政之后一门心思想管理好自己的国家,便将全国的贤达人士召集到一块儿,命他们将世界上的所有箴言汇聚起来,编成供他读的书,从而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国王。贤达人士接受命令出发了。他们三十年后牵着骆驼回来了,五千册书被放在骆驼的后背上。他们向国王复命说,所有能人志士的箴言都被收录在这些书中。由于国事繁重,国王没时间读这么多书,便让这些能人志士回去在其中精挑细选。他们在十五年后重新返回,仅仅剩下五百册书放在骆驼的背上。他们向国王汇报,世界上的一切箴言都在这五百册书中。国王觉得五百册依然很多,让他们接着回去精挑细选。这些能人志士在十年后回来了,他们此次仅带回五十册书。国王已经年迈,非常劳累,没有精力去读这五十册书。他让这些能人志士又一次回去精挑细选,将所有智慧压缩成一本书,呈现出他最需要的东西供他最后阅览。那些能人志士接到命令后离开了。五年后重新回来。他们此时都变得年迈,他们拿出那本收录了人类智慧的书,将他交给国王。国王此时已经生命垂危,即便是一本书,他也看不下去了。

    这种书也是我想寻觅的书,只需要看一本,就能解决所有疑惑。一旦如此,我便能够全力创造出自己的生活形式。我从古典哲学家读到现代哲学家,妄图从他们那里探寻,找到我追求的东西。我察觉到他们的观点彼此不同。我认为,他们文章里的批判内容都比较有道理,至于里面的创造性内容,我却一直不信服。究竟有什么问题?其实我并不知道。我觉得这些知识渊博的哲学家们思维都很严谨,分类精致而细密,之所以具有不同的观点,源于他们的气质各不相同,而非理性的思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