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已之举。”
周公感动地说:
“知我者,惟兄弟爽耳。兄弟所言极是,只要成王还需要我,旦必将再返故土,为国效劳。如今,我上不能报先王以安社稷,下不能辅后主而益周民,乃弃宗室,离朝廷,远奔楚地,以减大王之疑虑。”
召公也不无感叹地说:
“旦兄一生忠先王,敬后主,笃行仁政。却不料屡遭小人妒谗以致如此,唉!做人难哪!”
周公又说:
“弟所言甚是。我走以后,兄弟你定要尽心辅佐成王,今后辅君的重担全落在你一人身上了。”
召公闻言沉重地点了点头,道:
“兄长放心,爽自当尽力而为之。”
周公又说:
“我这次远行,还放心不下伯禽,他虽忠厚,但毕竟年轻少经验。今后,他在东方鲁地如有危难,还望兄弟多多相助。”
召公听了急忙点头应诺。
周公又对伯禽说:
“伯禽还不快快与叔父叩头。”
伯禽慌忙对召公跪拜下去,召公一把拉起伯禽说:
“伯禽快快请起,朋友之间尚且需要相助,而况叔侄之情乎!兄长尽管放心就是。”
周公说:
“时候不早了,我还需继续赶路,伯禽就和召公一起返回吧!我虽暂时栖身楚国,但终有相见之日,大家不必悲伤,我们就此告别吧!”
于是兄弟、父子又分别行了辞行大礼之后,两队车马便分头驰去了。留下的是空旷的原野和渐渐远去的车马声……
正是:
有后人叹道:
周公走后的第二年,气候忽然变得十分恶劣,整个春夏大旱无雨,火辣辣的太阳,烤得田里的庄稼全都半枯焦了。老农们心焚如火,跪在田野里,顶着烈日向老天祈雨。
这日,早朝时,众官都纷纷告急天旱情况,成王听了焦急万分,百官也都束手无策……
散朝后,成王和毕公、散宜生在一起走着,三人都面带着忧色……忽然散宜生说:“有了。”成王、毕公忙停住脚,毕公说:“难道散大夫想出了妙计?”
成王也转过头来,以询问的目光注视着他。
已至耄耋之年的散宜生慢慢说道:
“记得文王在位时,有一年天大旱,田里禾苗全被毒日晒死了,大家去求雨都无用,后来是文王写了祈辞相求,老天才降下了吉雨,我们不妨去看看先王用的是什么祈辞。”
成王听了,说:
“散宜生言之有理,我们且去看看。”
于是,三人便急匆匆来到了收藏皇家档案的宫室,成王令史官打开了金匮,便开始逐一翻阅历代周族重大历史事件及先王、先祖们留下的卜辞、祈辞……
成王翻着、读着,忽然读到了一条祈辞,内容是:
“苍天啊,周族人一向替天行道,并无犯天之时,上天为何降怒于我们,而让成王得了重病。上天啊,若是我们犯了什么罪,上天真的要降罪周人,那就请上天惩罚我吧!成王还年轻,姬旦我甘愿替成王去死,请上天惩罚我,让我替代成王吧!”
成王阅后大惊,忙问史官:
“此事当真?”
史官禀道:
“此事千真万确。”
成王怒道:
“为何不早禀告?”
史官忙跪禀道:
“周公叮嘱密存不宣,所以卑臣不敢禀告。”
成王听罢大为震动,心想周公不但对文王、武王诚意,对我也这样诚心,我却无端对他猜忌、冷落,以致使他流落他乡。我实在太有愧于他了,想到这里不觉滴下泪来……成王又想起了周公的许多好处,禁不住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