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天下之陆上有着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国家,那时候,天下诸国大多臣服于礼东国。后来礼东国在内乱中衰弱,难以有效控制其他国家,至此之后,各个国家之间互相吞并,大国蚕食小国,战乱不止。到了两百年前左右,天下之陆上除了异族外,还剩下十个王国,包括影臻国c礼东国c水泽国c海奇国c幽京国c三津国c赤月国c爻林国c文炎国和子圭国。
影臻国地处西面,国力在起初本不算强大,常常受到临近的三津国欺辱。在绝境中,影臻国先王励志强国,招揽人才,深彻改革,最后使得国力大增。经过六代君主的不懈奋斗,到了帝正时候,影臻国国力强势,足以碾压各国,于是帝正在精心筹划后,发起了灭国战争:世仇的三津国首先被灭,之后是礼东国,在灭亡礼东国后,帝正一边着手灭掉幽京国和水泽国的计划,一边在礼东国原都城基础上修筑帝都天心城。灭国战争持续了十年,幽京国和水泽国灭亡后毗邻东边大海的海奇国也被灭掉。
令帝正没有想到的是,天心城的建造消耗了太大的国力,继续灭掉剩下的四国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是这四国处在影臻国的四个角,距离远且易守难攻;二是先前几百年诸侯混战,天下之陆上人口锐减,再打下去百姓苦痛。
这时候,廷尉秦宋向帝正献策,史称“属国制策”。
秦宋分析了当时的国力情况:虽然影臻国还是有足够的力量灭亡四国,但是四国抵抗必然是存在的,由于地势问题,这对于影臻国来说,过于耗时耗力。秦宋提出既然四国的面积不算大,那就不妨让四国成为影臻国的属国,剥夺他们的兵权,但是治权仍留给属国。这样,剩下的四国避免了灭顶之灾,抵抗的心也会少很多,加以外交斡旋,影臻国定能顺利地统一天下。
帝正采纳了秦宋的“属国制策”。之后,经过巧妙的外交和过硬的军事双重施压,赤月国c文炎国c爻林国和子圭国纷纷臣服了——四国除了剩下不超过五千人的都城卫队和零散的地方捕快外,永远失去了各地区治兵权,领土上由影臻国派遣部队驻军,同时由属国为当地驻军提供粮饷,可从当地补充兵源,而驻军则严禁干预各属国内政,不能扰民,只负责抵御外敌,守土卫疆。
终于,战争平息。帝正在自己三十九岁的时候登基称帝,建立影臻帝国,成为天下之陆的第一人。
故而,现在天下之陆的格局是一大帝国和四大属国占据了大陆的中心大片的富庶地区。而各个异族经过数百年吞并融合,还剩下以七个比较大的族群,位于帝国的各个边缘,为了掠夺富庶的中心地带,他们常常滋扰帝国。这是令帝国很头疼的事情,经过近十年的休养生息,在国力逐步恢复后,帝正时常思考如何让异族臣服,还边疆以安宁。
臻阳殿,是朝廷议事的地方,位于帝宫的中轴线上,能够容纳超过一百人同时在里面议事。帝正的座椅由是上古的陨铁加上金银锻造的,镶上以美玉,气势非凡,帝正亲自为之取名曰“天之座”,意为此座乃从天而降的神位,是天子才配坐的上天之座。
在大殿的东侧有一处偏殿,是帝正时常召集重要大臣开会议事的地方,格局典雅,精致细腻。
天下太平了十年,可帝正一直提防着那些五国遗族复辟,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最先乱起来竟然是自己最信任和最欣赏的人治理的郡县。
当年,帝正与丞相李施c太尉王俭等人制定了许久的一统天下计划在才开始进攻三津国的时候便受挫了。一开始还顺利的战局,却在三津国突然全线撤退,只保卫都城后,变得焦灼:蒙悌将军久攻不下三津国都城梁城,严重影响了接下来的灭国计划。
帝正明白,三津国是故意拖延,这个国家已经不在乎灭亡与否,只求与影臻国耗下去。就在帝正苦思无计的时候,潦倒的三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