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一回事,在天下来说,大概是属于最天才的和最愚蠢的两种人才会做的。绝大多数普通人是不会去选择这个道路的。
它比修剑,修符都难,甚至做和尚都比读书有趣多了。
当然,每一个读书人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因为书山这个地方,有天下最极致的一些人。
天下修剑以青莲为极致,败尽三千年所有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到书山里解了剑,开始写一本剑谱;修符以明阳先生为极致,划尽天下所有道,这样一个人,在书山里看了两年的门。至于那些和尚虽然不说,但是谁也知道,他们的经书都已经给书山搬空了——做这一件事的是书山里叫做愚的书呆子,仅从实力上而言只排第三,虽然不见得是因为他本人,但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搬空经书而不被发现。
书山的事迹昭显着读书的力量可以到什么境界,但是书山里更多的是一群到了六七十就给自己准备好棺材的老头子。普通的修行者随便都能活个一百五六十岁,一群读书人却只有六七十,主要就是读书太费心神了。想想,开蒙的书籍便有数十上百本,加起来近六七万的字,再看看那些经典,更是数以千万计,更不说还有阐述修行的书了。有那功夫,去修一个剑,指不定都能修到白玉京去了。
当然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到书山里修行,书山取人,谁也说不准标准,但是有一条捷径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唐宋的状元必会到书山修行一段时间,尽管不是每一个状元都会留下来。
长安来了一个唇红齿白的读书人,虽然皮囊好看,但是行为举止像是一个地痞流氓,如果不是身上的儒衣,和装满书的背笈,谁还能知道他是个读书人?他风尘仆仆,从遥远的南地而来,历经千山万水,想要到这长安考一个状元。然后入那传说中的书山,接着给那不知多老的老人家看上,入了学海,然后成为书山的老四。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已。更多的是想,看看长安的山,长安的人,长安的事。
考生姓高,天高地厚的高。当然而今,他叫江海湖。他的老师告诉他,高山终究会落为海湖。于是他落为了海湖。
刚进长安就说了一句:这么雄伟的城,要怎么打下来啊!
旁边听到的人哄笑了起来。
“打下长安很简单啊,用你的书啊!”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典故,说的是书山的孙先生问夫子,夫子回了这一句,带了他回书山。世间从此多了一个能用书打下来长安的人;更多了无数到长安来就要问这一句话的书生。
“借大家吉言。”书生嬉皮笑脸的拱手到,毫无读书人的风范,倒是像一个市井的流氓。众人也不把这当一回事,姑且不说多少人说过这话,就这天下就十五年休战,谁还会把这当真?退一万步讲,白玉京在立在唐国边境,宋没那么容易就能进得来的。长安的人们,多的是醉生梦死,少的是忧国忧民。
书生很穷,于是找地方住,挑来挑去,选了一个好地方。
“没人住的地方才是好地方,殊不知无限风光在险峰。今就该咱享这大将军的福。”他笑嘻嘻的走向李府,全然不顾他人的劝阻。
李家的大门早已经给人拆了,虽然平日里没有人敢乱来,但是夜里还是有一些胆子大的鸡鸣狗盗之辈,把里面翻了个遍,顺便把门也拆走了。王侯将相随风去,门口的狮子也已经消失了,过往的种种消散后,门前的阶梯唯有布满的青苔告示着许久不见人来,蔓藤从墙里蜿蜒而出,整个大院散发着破败的寂寥。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官家并没有说怎么处理李家的大院。据说这一年来住进去过几个修行者,没多久就毙命了。有说是妖魔作祟,也有说是一剑毙命。自此就没人敢再住进去了。不论是妖魔还是两个姓李的,这世上没人愿意为了一栋房子去沾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