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顺时应势的改变会与他自己一贯的说法做法前后矛盾,他也不会有些许的动摇,而且他还会坚决地贯彻这种改变!这也是作为一个主教练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眼看着郑昌盛和戴振国两人僵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守门员教练便说道:“我觉得,让高劲松的位置前移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在那样的距离上,他的远射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他和张迟他们的配合也会更有威胁”这实际上就是表明了他的态度。守门员教练再一次和主教练站到了同一阵线上。而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倒不是因为俩人的职务或者谁的话更在理,只是因为他也觉得球队的战术需要作些调整:过去三场比赛里,新时代场场都有失球,老的战术和阵容已经被对手琢磨透了

    被郑昌盛和戴振国一起盯住的孙峻山想了想,说道:“我也同意郑指导的方案。”他提不出什么有力的理由,只是觉得应该相信老教练,老头子是绝对不会害他的。当然郑昌盛更不可能危害俱乐部和球队。至于他为什么早不改变晚不改变非得在这个时候改变,孙峻山以为,郑昌盛这样做一定有他的理由

    孤掌难鸣的戴振国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几个教练又把所有的细节都重新商讨了一遍,最终确立了这个介于“四三三”和“四一二一二”之间的阵型,同时也就确立了高劲松在球队里的新位置——战术核心。

    眼下,郑昌盛背着手站在场地边,耐心地等待着他的队员上场。因为睡眠不好,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是眼神还是很凌厉。他的脸色也有些灰暗,还带着些许反常的苍白,就象一个病了很长时间的人一样。事实上这阵子他的身体确实不怎么好,因为紧张的工作和缺少充裕的休息,他的胃病又犯了,几乎是吃多少就吐多少。考虑到他的年纪和身体状况,队医建议他住院治疗。老教练没听从队医的劝告,甚至都没让队医给他开药——和胃病斗争了这么多年,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他让人买来了一种小小的薄薄的小饼干随身带着,假如他感到胃不舒服,或者饿得发慌的时候,他就会摸几片饼干来哄哄自己的胃。

    “新时代队,一号”球场里响起了播音员干巴巴的声音,从背后年久失修看上去有几分破败的看台上传来一阵倒彩。

    就象往常一样,老教练从容镇静地迎接他的每一个队员,和他们对下眼神,点点头,或者鼓励地笑一笑。他甚至还和魏鸿林动作略显生疏地击了下掌。只有高劲松上场时他特意叮嘱了一句:“别紧张!”并且拍了拍高劲松的肩头,表示自己对他的信任。

    高劲松咧着嘴朝老教练笑了笑。

    直到主裁判鸣哨宣布比赛开始,并且看着张迟把皮球拨拉给外援谢廖沙,然后谢廖沙把球再转给魏鸿林,郑昌盛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习惯性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烟盒,抖出一支叼在嘴里,然后浑身上下摸索着寻找打火机。坐在他旁边的戴振国已经递过火来。郑昌盛楞了楞,然后犹豫着摇摇头,又把烟卷塞回烟盒里,伸手从座椅扶手上挂着的背包里掏出一袋已经撕开封口的饼干,抓了一片填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

    比赛从第一分钟起就进入了激烈的对抗,更确切地说,是新时代压着对手打。

    两支球队以前就碰过面,彼此之间比较熟悉,而且新时代眼下人手不够的艰难处境也不可能是什么秘密,所以青岛双喜的主教练对新时代的几个核心队员事先都做了布置,安排了专门的球员去盯防,比如他队里的后腰就是看死让他记忆深刻的高劲松。事情坏就坏在这个“看死”的命令上,高劲松的位置是如此靠前,紧随他的双喜后腰几乎要成为自己球队的后卫了,这使得青岛双喜在中场的中路出现了大片的空白区域,让新时代的两个边前卫能够轻轻松松地插上,可要是双喜后腰舍弃高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