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因为我不喜和人家争夺来看,所以我看报时间总是在饭后大家休息的时候。"

    应当说,陈果夫后来之所以能在党务上有所建树,这在很大程度上受这时所看书刊的影响。因为,陈果夫看了大量杂书,一方面,他更多地了解国内外的大事,他为祖国的贫弱担忧,对外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横行感到气愤。但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大,思想日益趋向保守,既对现实不满,又不愿采取变革现实的激烈行动。由此,同学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老太婆",后来又叫他"道德经"。正是在改良思想的指导下,陈果夫与同学吴一峰发起,在学校办了一张小报,取名为《励言》,其宗旨是勉励同学一心学习,不受外界影响,学好知识,以救国家。这张三日刊,陈果夫办了三四个月,可以销售到40多份,起初3个人办,后来其他两个都有别的事情忙,无暇兼顾,只好由陈果夫一个人独立经营,仍旧保持原来的销路。当时学校中还办有其他好几张小报,因鼓吹反清、排满、革命,因此无一例外地遭到校方查禁。陈果夫后来说:"我们这张报纸,对学校当局也有不满的话,因为我们的态度是忠告,是劝励,所以他们不来禁止。"《励言》这种温良恭让的态度正是陈果夫内心世界的反映,可以说,也正是他的这种温良圆滑的人格,使陈果夫有能力在后来的复杂派系斗争中生存下来,成为guó mín dǎng的风云人物。

    第三部分 6.果夫,陈家之龙也(4)

    应当说,这时陈果夫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政治态度也具有左右摇摆的两面xìng,这主要表现在他不愿与旧的思想观念作决裂,对旧制度、旧思想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1908年,剪辫风潮波及陆军小学,学生们受革命影响,纷纷剪辫,以示反清的决心。陈果夫见大家都剪了,怕自己不剪,又会发生像旅宁公学那样的遭遇,因此,他还是忍痛剪了辫。但剪下的辫子又舍不得丢下,而是结成一条辫,常常随带在箱子里,一直到辛亥革命的时候,还是带着。

    然而,人毕竟是环境的产物,他的思想必然会随着当时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就是说,陈果夫的思想尽管如此保守,但全国革命的形势却是在急剧变化,这些不能不对陈果夫发生影响。再加上他二叔陈其美对他总是不断给予教育和鼓励,这也使陈果夫的思想不可能一成不变。后来,一件偶然的事情,竟促使他参加了陆小的一次学生风潮。陆军小学本来是3年毕业,但1910年,皖系军人为安chā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的毕业生,竟无理要求陆小延长一年的修业期限,当时陆小的张总办答应了这一要求,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愤怒。陈果夫便将这位总办平时吸食鸦片、腐败不堪、欺压学生的所作所为写成文字,告诉在上海的陈其美。陈其美看到这篇文字后,认为是揭露清朝官僚统治的好材料,便在他主办的《中国日报》上刊登出来。这样一来,陆小的学生犹如火上加油,决定集体罢课。事情越闹越大,陈其美专程来校指导,上海学生也给予支持。结果,学校总办被撤职,斗争取得胜利。从此,陈果夫成了学生领袖,他再也没有理由瞻前顾后了,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他只得往前走。因为,任何人都处在汹涌澎湃的历史长河中,他只能顺历史潮流而动,否则,适者生存的法则就会无情地把他淹没,成为历史长河的沉沙。

    后来,陈果夫在二叔陈其美的鼓励下,以更加鲜明的革命态度积极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1911年4月,陈果夫从浙江陆军小学毕业,6月,考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这样,他离开西子湖畔,再返石头城。这时,他已是20岁的青年了。南京的学习十分短暂,以至他还没有来得及游玄武湖、登紫金山,领略十里秦淮的美丽风光,10月10日,辛亥革命bào发,陈果夫便结束了学习生活。这短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