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而败者,殊为莫大之幸运。中、美已误之国jiāo、抗战已颓之形势,皆得由
此启其机钥;此后军事、外jiāo与内政务要务,乃可按计划实施矣!
罗斯福在蒋介石的强硬态度下,终于决定召回史迪威。可是
在白宫方面的陆军部长史汀生与参谋长马歇尔则强烈反对将史迪威召回,因此罗斯福又为之踌躇不决,而采取逐步调回的办法,暂将
史迪威留在缅甸指挥那里的作战部队。
10月6日罗斯福正式电复蒋介石的电文是这样的:
“中国大陆情势,已如此恶化
,使我感觉目前美国政府不应再冒派遣美国军官统帅党国全部陆军之责任。……我接受阁下的建议,解除史迪威为阁下参谋长的职务
,并已决定不再使其担负有关租借物资之事务;但中国驻印度与远征军的训练指挥,则仍jiāo史迪威管理。……”
蒋介石仍坚决
不答应,力主将史迪威调回美国。10月9日给罗斯福回电,强调说:“务须能与中国合作,而得余之信任者,方能授以统帅指挥中国
军队之权,史迪威将军显已缺乏上述必要条件!”
蒋介石已明确表态:史迪威是他不信任的人。
同时,又以一份备忘录
托赫尔利转送罗斯福,其内容大意如下:
“一、史迪威不顾中国之不同意而强行北缅战事。
“二、在北缅作战期间,因
史迪威的抑制而将对中国的物资供给完全停止,直到6月,始初1月分之供应。
“三、结果,中国国内战场因缺乏补给而遭受败
衄。”
蒋的这份备忘录,意在促使罗斯福进一步了解现状。
赫尔利经过反复思考后,终于下定决心,给罗斯福写了一封
信,其内容要点如下:
“一、蒋介石是一个统帅几百万军队,抗日已经七年的国家元首,对他不应施加压力。史迪威却以施加
压力作为取得权力的手段。如支持史迪威,势必失去蒋介石,中国的抗日力量亦将随之消失。美国人民将不会赞同总统这样处理问题
。
“二、蒋介石需要美国援助,他能真诚与美国合作,美国任何将领来华,蒋介石都能与之合作,唯史迪威不行。
“三
、要求罗斯福总统应即调回史迪威,另派一名高级将领来华充任参谋长。”
此时,罗斯福正面临能否蝉联第四届总统职位的大
选,而他将依靠战时和国际外jiāo上公认的成绩来参加竞选。赫尔利那句“美国人民将不会赞同总统这样处理问题”提醒了他,确实如
此,如果在竞选前夕,与他一手扶植、塑造的四大国之一的中国决裂,不管有多少理由,似乎在政治上也是不明智的。
于是,
他痛下决心召回史迪威。
10月19日下午,赫尔利谒见蒋介石,转达罗斯福总统最后决定的电报如下:
我现在正式颁发命
令,将史迪威自中国战区召回,及指派魏德迈将军。目下美国驻中、缅、印战区应分为二--中国为一方面,印缅为另一方面。印、缅
区由索尔登中将指挥,中国区由魏德迈指挥,陈纳德将军的第十四航空队仍留中国,受美军司令魏德迈之指挥。……”
当赫尔
利将此消息转达史迪威时,史勃然大怒,大骂罗斯福是“老软脚蟹”,说罗斯福给了他致命的一刀。
史迪威接到回国通知后只
在重庆停留四十八小时,他结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