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及辞让之心!”

    这并不是胡乱书写,而是李略两世读书,对于这些经典的理解。

    “人必有恻隐之心,方才知义。否则见老幼不扶,见弱小不助,与走兽何义?”

    “人必有是非之心,方才知忠。”

    “人必有差耻之心,方才知信。”

    “人必有辞让之心,方才知礼。”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今吾辈当以为天下立仁爱之心,为生民立安身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李略写下了这几行字,这几行字联系起来,正好是儒家推崇的“礼义忠信”。也是他对于这些儒家经典的另一个理解。

    试卷共五页,还有其他四个题目。李略把所有的题目答完,不知不觉已经是傍晚了。文殿三层早有许多的皂吏点上了大烛,里面一片灯火辉煌。

    李略一抬头,就看到桌上放了一些烙饼,大葱之类的饭食,都很简单。这是朝廷准备的。

    送食的皂吏轻手轻脚,李略居然都没有注意。

    李略微微一笑,然后收回了目光。他暂时还不饿,借着这通明的烛火,把题目重新审了一遍。

    “有意思,第一部分考是的礼,第二部分虽然考了五个题目,各不相同,但内容都是礼义忠信。这次的文科考到底想要做什么?”李略若有所思。

    “不知道最后一题考的是什么!”李略压下念头,然后翻开了最后一页。

    这是文科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汉高祖起于泗水,然年幼时,因势微贫寒遭同伴讥笑,此其一笑;年少时学文,一篇急就章半月方熟,先生斥之,为同窗所谩笑,此其二笑;年长时学武,百竞而百败,为同学所笑,此其三笑,此后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汉高祖振其威烈,席卷八荒,囊括四海,一统天下,成就不世霸业,此后终生再无敢笑者!”

    李略翻开试卷,看到的就是这么一段话。这就是文科举第三卷的策论,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关于前汉太祖皇帝刘邦的事迹,刘邦出身微贱,这是众人都知道的事实。在一些流言中,甚至夸张到说他年幼时只穿得起上衣,而穿不起下裳,因为这个原因被人耻笑。

    到年少时,由于启蒙入学的年纪很晚,刘邦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读书识字,因此进境要比同龄人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到年长时,刘邦在学武的人中年龄是最大,修为却是最低的,比武切磋的时候,其他人最喜欢挑刘邦切磋,击败之后,又大加耻笑。

    谁也没想到,这次策论的主题居然就是这个。

    李略看着身前的试卷,心中感概万千。刘邦势微的时候,受尽了冷眼c耻笑和奚落,但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个故事或许早就广为流传,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仅仅只是个考试的题目。李略甚至能想像很多人写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之类的话,但对于他来说,不管前世今生这却是自己的人生写照!

    或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这字里行间的种种感受!

    李略沉吟半晌,然后提了提笔,在砚台中蘸了蘸墨,然后在试卷上写了两个大字:

    “岁寒!”

    两个大字,刚劲雄浑,带着一股强大的气势,仿佛阵阵风雪扑面而来一样,让人感觉到一股凛然萧瑟的味道。

    这两个字写出来,连李略自己都有一种寒冷萧瑟的感觉,一时间不由恍惚了一下。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文科举的考试,原本也只是冲着文科举的奖励而来的,属于自身处境的无奈之举。

    李略看重的,也是一个月之后的“武科举”。但是这一刻,他突然对人生的这第一次“文科举”有了不一样的领悟和感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