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年,小英感觉身上舒爽多了,她突然想到邺城去,她觉得很久没有见过卖东西的了,想去热闹的地方。
她打电话问她姐去不去邺城,电话打通后她姐说不去。小英轻“哦”了一声便放下了电话。
她娘在一边听见了,悄悄的跑到大闺女家,让大闺女必须去,还得很有兴致的样子,并且还让冬生开着三轮,省得累着俩闺女,而且她也要去呢。
冬生两口子都在家打麻将,都不原意去,要是年前去,买东西置年货什么的,这都过了年。可是老杨媳妇非得让她们去,他们也只得从命,散了麻将场,开上三轮车去老丈人家里,大闺女坐在三轮上,还换上了新衣服。
小英没想到他姐又改变了注意,而且她娘她姐都原意去,小英当然也高兴了,也赶紧收拾,穿了新衣服上了冬生的三轮车。在车上,老杨媳妇见终于看到二闺女有点儿笑模样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邺城很热闹,买五彩灯笼的卖烟花鞭炮的,卖新鲜绿菜的卖橘子苹果的,几条街上都是花花绿绿的。街上行逛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鬓发全白的老人拿着柿饼,一边吃一边饶有兴趣看着各种热闹;年轻的父母则主要是带着孩子挑灯笼买鞭炮;还有成双结对的靓男靓女打闹嬉戏,俩人共吃一串冰糖葫芦一一一一
街上的每个人都是穿着新衣服,说说笑笑,脸上都洋溢着欢悦和幸福,小英受到感染,挽着她姐姐的胳膊兴奋的这看看那瞧瞧。小英在街上还遇到了几个同学,男的没说话,女的拉着手说了好一会儿话,两个女同学都说她,瘦得都认不出来了。
中午照常是老杨“接待”的他们。吃完了饭,老杨媳妇先严肃的说,说要带小英去看中医先生,这是来邺城前老杨媳妇和老杨商量好的。此时小英不像年前那样固执任性了,便答应了她娘。
小英由她娘陪着去邺城东关,让中医先生给看看。她姐说也要去,街上人太,多没让冬生开车去,三个人步行去了。小英知道他爹说的那个门诊在哪儿,她说咋走就咋走。
在去的路上小英还想,但愿不要像上次那样再碰到那个人,一想起他小英心中就隐隐的疼,但她不得不继续往前走。
从他爹的小店到东关的那个中医门诊,她不知道有多远,但走二十分钟就到了。虽然是刚过完春节,但诊外挺着好几辆车,有汽车,有自行车,也有像冬生那样的三轮车,说明看病的人多。
小英在外面迟疑着呢,她姐已经上了台阶把门帘掀开,站在门口往里叫小英,小英不得不也上台阶,进了屋子。
果然有好几个人在等着看病,一进去小英感到清冷清冷的,不由打个寒颤。正中桌子后面坐着的先生,就是那个人的爹,正在个人把脉,病人旁边还站着个穿警服的中年人,穿警服的人黄脸鼻子尖,不知道是等着看病的,还是陪人看病的。
“怎么屋子里连个炉子都不生!”她姐也感到了冷。她娘白了一眼她姐,她姐便不在说话。
小英的姐姐说那句话的声音很小,但是旁边的人也都听见了,好几个都朝小英这边看了看。
这时候那个穿警服的人说话了,说话前那个人先呵呵笑了两声,“鑫堂,生个炉子能费你多少钱儿,就是不舍得弄,患者都有意见了。”
正在给人把脉的先生,就是那个人的爹,笑了笑没说话。他爹叫鑫堂,那全名就是林鑫堂了一一一一一
这时候从侧柜下面传出来一个声音:“生炉子有烟气儿,屋里有药,药不能让烟熏了,你恁大的官儿,连这点儿常识都不知道”
听声音怎么那么像他啊,但小英又不确定,侧柜下的那个人只露着个头顶子,还是背对着屋子的人,因为他一动一动的,最多能看到后脑勺,看头型又不像。
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