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林仪桐在武山的一个旅馆里睡了两个晚上,第三天他回邺城,坐早上的公共汽车。张丽心里想和他一起回去,但没有,只是看着他上了车。

    张丽往车站送他的时,在路上,他问张丽什么时候回邺城,张丽说:不知道,又对他说:今天可能还有雨应该从家带伞给你。他问张丽:什么时候教我画水彩画,张丽却说:辛亏昨天没有下雨,带你去水库玩儿了。

    在车上,林仪桐想着张丽的一些答非所问莫名其妙的话,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头靠在车窗上想,起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到了邺城,林仪桐想自己的自行车会不会丢,他同学的爹会不会在晚上帮着把自行车放到安全的地方想想够呛,他们的那个门脸很小,其实都不是个门脸儿,是个窗口,想放也没地方放,自行车弄不好觉得丢了。转悠着收废品的人有的是。

    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他的自行车,寂寞的在原地待着呢。到了近前,他又仔细看了看,自行车上没多一件东西也没少一件东西,轱辘里的气儿也足足的。他给里面的人说了声:“车骑走了啊。”里面的人“哦”了一声他就走了。

    他有两张画没有完成,已经很多天了,他想今天下午一定要画完整了,其中一张画的内容是他奶奶和那些老人坐着玩儿纸牌的场面。另一张是他脑海里出现的一个画面,现实中没有见过。

    下午,那些和他奶奶玩纸牌的老太太们如约围坐在一起玩儿纸牌。他把椅子搬出去,纸张铺好开始画,画那些唠唠叨叨的玩儿纸牌的老人们。

    天气还没有完全晴好,有些闷热。那些老人们都拿着扇子,那些扇子五花八门。他奶奶和两个老太太拿的是的蒲扇,贵生娘的扇子是用硬纸做的,方便面的箱子硬纸;青山娘拿着竹篾扇,丑子娘拿的是小卖铺卖的那种圆圆的仿古绢扇,带彩色图画的,但是扇面不是绢布,是薄塑料儿的。

    他的画架也很简陋,就是一块长方形的五合板儿,两个大铁夹子,把画纸放好后用夹子夹住上面;五合板四十五度,斜靠在椅子背儿上,他坐在小凳子上画。

    其实他原来没用过这样的方式,原来就是把纸铺在桌子上,像写字一样俯身画。后来在张丽家用画架,感觉平视着物像看着画是舒服的,才这样的。刚开始五合板上不平,就糊了两层纸衬在了上面。

    那些老人们只有些很小的动作,和爱动的小孩相比这是很安静了。她们手里攥着一张张窄窄的纸牌,眯着眼,专注的看着自己手里的牌,打出一张时才拿起扇子扇两下。她们有的花眼,看牌的时候就要举的远远的。

    头上渗出的汗一会儿就聚成汗珠,吧嗒吧嗒的掉在椅子上。天气真的很热,坐着动了动胳膊就出这么多的汗,林仪桐找来毛巾,从凉水水里洗了洗,拧了一下搭在脖子上,随时擦着汗水。

    这副图画了好几天了,这天下午终于完成了。变换了几个角度看了看,还算满意。

    他又拿出第二幅半拉子画,其实这这幅画到底完成了多少很难说清楚,也许是一半,也许是三分之一,也许那已经是一副完整的画了。第一幅是七个老人,这幅却只是两个人,两个看不清样子的女人。

    把那半幅画上架扶抚平后,他凝视着:右上角是一个成年女性的侧脸是五十度往下俯看的脸,那模糊的脸上挂着泪珠,有的泪珠在往下落;底部是一个模糊的小女孩儿,小女她站着向上仰望,仰望上面大人的脸,抬着胳膊,掬手接滴下来的眼泪。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天上女人在流泪,地上站着一个小孩子,用手在承接上面的人落下的眼泪,大致就是这样的。

    他在上面的女人脸的旁边添画云朵,那“上面”就真成了天了。从下面的小孩儿脚下添几棵小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