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开平八年春的一天清晨,开州彭郡澎阳候府内一片忙碌。府门外停着两辆马车,家丁马队已列队等候,队伍前后还有十几骑侯府府兵家将护卫,仆人们正有条不序的往车上搬运着箱子行李。显然是有人要出远门了。
前年,澎阳王病亡。其子杨庆承袭爵位,主动向朝廷请求降级爵位,同时削减封地和府兵,在诸多异姓藩王,或诛,或暴毙,或下狱的形势下,这无疑是聪明之举。于是澎阳王府成了现在的澎阳候府。
今天是二公子杨信去云鹤山莫先生处为徒的日子。对于澎阳候的这个决定,不仅外人,就是杨府上下都觉得奇怪。因为彭郡达官贵人的少爷公子到了这般年龄,一般都是送到郡治所在的彭城学塾学习,在那里有郡内最负名望的礼学大能,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子女成为未来的人脉关系网中的一员。即使有的府上不愿孩子寄宿在外,也只是在附近就学私塾,或干脆请私塾先生上门教习。
大家都知道修士莫先生是杨庆的救命恩人,且表示想要一个关门传承弟子。但也不至于侯爷让自己的孩儿去跟一个道家真门的修士学习些没用的东西,毕竟当今只有习礼学才能做官袭爵,天底下谁也没见过修真修成仙的,真门的那些仙啊神的平时拜拜,求下安稳就可以了。
对此,杨府一些下人私下嚼过舌根子,都说这一切是因为二公子的生世。二公子杨信的生母连门都没有过就逝了,而且听说是盈州西都城里一歌姬。
日有一杆时,一群人走出了府门,其中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小女孩,拉着另一个七八岁略大的男孩子衣角,嘟着嘴,眨着双眼皮的大眼睛,泪目盈盈的望着男孩—杨信。旁边闪过一个青衣少女将女孩抱起安慰说:“阿妹不必难过,云鹤山又不远,二弟可以经常回家,等你年龄大点,姊姊带你去云鹤山找二弟玩。”。青衣少女正是杨信的大姐杨秀敏,出自澎阳候正室,小女孩则是出自二房的杨秀婷。杨信则用稚嫩的童音对她们平静的说道:“阿姊,阿妹,我会常回家看你们的。”
一张大手温暖的搂住杨信的肩头,是他父亲澎阳候,一个双目炯炯的中年男人。“上车吧,信儿,云鹤山那边我都吩咐下人安排好了,到了莫先生那要好生听其教导。”
众人告别之后,在府兵骑士的引领下,车马开始向云鹤山方向驶去。澎水自西南向东北最终汇入肠海,沿着澎水向西南而下即能到达云鹤山。因为澎阳国封地是沿着澎水西北岸的狭长一条,所以尽管云鹤山在杨氏封地境内,依然是有不短的路程。马车上的小杨信呆呆的望着窗外的青山秀水,农田瓦舍,心绪飞扬,即坎坷又希翼。日落时分,车队终于到达了莫先生的修行之所,一个建在半山谷地上的小山庄,门牌上赫然四个大字。
莫先生对现在的澎阳候,当年的澎阳王世子杨庆有救命之恩。大陈初年,天下初定,杨庆在盈州担任守备指挥使,在深山密林中追剿匪之时中伏受伤,手下兵将溃散,幸得当时山中采药的莫先生相救。
大陈开平四年。朝廷下诏,异姓藩王及直系宗室不得出镇领兵,杨庆卸甲归家,回到澎阳国。莫先生也跟随而来,得知事情经过的澎阳王杨定山大为感激,让莫先生在封地内任挑选一地作为清修之所。莫先生选中了云鹤山这块地方,于半山谷地内建起一个小山庄。澎阳王还拨调十余名仆佣照应,被莫先生以清修不宜人多嘈杂为由婉拒,只要了一名先天聋哑少年做小厮,以做日常采买,打扫庭院之用。
一身皂袍,白发鹤颜,仙风道骨的莫先生早已在山庄内等候,见到杨信后,微笑的点了下头。八岁的杨信连忙笨拙的行了个跪拜大礼,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弟子拜见师父”。莫先生赶快让他起身。
这不是杨信第一次见到莫先生,多日前杨庆就带着杨信来山庄行了拜师典仪。典仪完后,杨信蹲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