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言之,儒家是一种入世治政之说,不消极、不逃避,正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xìng。因此,其“人治”中的积极因素尤显可贵,值得现代管理者们的借鉴。

    弃之所短,取之所长,知人善用

    “不知人之长,不知人之短,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用人。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教人者,chéng rén之长,去人之短也。”-----魏源

    用人要有识人之慧眼,识人是用人的前提和基础。儒家认为在用人之先要知人,在与其接触过程中考察他的道德品行与工作能力。纵观历史,事业成败之关键在于用人。

    昔之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小亭长成为一代开国皇帝,就在于他唯才是用,善于用人。《史记》中曾记载他的这样一段名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独立自主、兴旺发达,真正强大起来,关键在于如何用人、用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就总结了很好的用人经验,他说:“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辩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xìng;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变”,就是向他提出矛盾的观点,看他的辨别能力;二是“穷人之辞辨而观其变”,就是同他辨证一个问题,看他的辨才和机智应变能力;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请他出谋划策,看他审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就是把面临的危险告诉他,看他的能力和牺牲精神;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xìng”,就是在开怀畅饮的场合,看他的自制能力和醉酒以后所显示的本色;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就是让他有利可图,看他是否廉洁奉公;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同他约定某种事情看他的信用。

    要做到知人善任,必须清楚人的长处与短处,取其长避其短。世界上绝没十全十美的事物,即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又都有自己的短处。如果用人求全责备,那是障蔽了我们识人用人的眼睛,就无人才可用。唐太宗李世民说:“人之所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短,取其所长”。宋代的王安石认为,“一人之身,原有长短”,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用人的时候,“取其长则不问其短”,“可以任则任,可以止则止”,“以其人长于某不而任之,在事虽短何害”?对德厚才高的人,任其为长。对德薄才下的人,任其为佐属,要充分发挥第个人人的特长,不能责人以细过。王安石认为,人的才智是差别的,能力是有大小的,用人时一定要把人才放在相应能级的岗位上,能力强的大用,能力弱的则小用,“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明代薜王宣说:“用人当取其长而舍其短,若求备于一人,则世无可用之才也。”可见,自古以来就有用其长而避其短的丰富理论和经验,这也是符合人才任用规律的。因此,任何层次和任何类型的人才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是相互相存的,所以,我们使人才时就不要求全责备,用其所长的一面,避其所短的一面。这是任人之道的重要问题,不可忽视的。所以清代的魏源说:“不知人之长,不知人之短,不人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用人。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教人者,chéng rén之长,去人之短也。”

    据《贞观政要》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