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做到有礼有节,言行适度,举动文雅,在衣食住行方面也养成了一些好习惯。例如,和乡下人一块饮酒时,喝完酒以后总是让年长的先走,然后自己才退出来。吃着饭的时候,不和别人jiāo谈;临睡之前,不高谈阔论。孔子既注重礼貌,又很强调要有真情实感。他很富有同情心。本来孔子好唱歌,但是遇到人家办丧事的时候,这一天他就不再唱歌了。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他不曾吃饱过。他看见盲人、穿孝服的人,即使对方年轻,也一定站起来;路上碰到的也赶快迎上前去。一天,有位盲人乐师来见孔子,孔子赶紧迎上去。乐师走到台阶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台阶”。当走到席子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席子”。等乐师坐下以后,孔子又向他一一介绍屋子里的人,说:“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送走乐师以后,学生子张便问道:“这样不是太麻烦吗?”孔子回答说:“接待盲人就应该这样”。有一次马棚失火,孔子赶紧问:“伤着人了吗?”并不问伤没伤马。孔子的一个学生因事被捕,进了监狱。孔子并没有嫌弃他,认为“他虽然进了监狱,但并不是他的罪过”,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孔子也很爱惜动物。据说孔子养的一条狗死了,便叫子贡给埋起来。他对子贡说:“我听说,破帐子别扔,好埋马;破车盖儿别扔,好埋狗。我连车盖儿也没有,你拿我的破席子把狗盖上吧,别叫他脑袋露着啊!”孔子很喜欢结jiāo朋友。对于朋友之情,他很珍惜,就是和自己作风不同的人也不肯轻易绝jiāo。他和原壤的jiāo往就是如此。原壤是鲁国人,孔子早年的朋友,为人狂放,不拘礼节,思想作风和孔子很不同。可是孔子和他相处得很好,直到老年仍保持着密切jiāo往。孔子给人的印象是谦和的,可是他对于认为应该做的事,便坚决地去做,百折不挠。他说:“看见道义上该做的事而不去做,这就是没有勇气”。他还提出“当仁不让于师”。
在如今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下,儒家提出的许多教学思想和关于教学的方法,都显得十分弥足珍贵,让我们继承这些思想精髓,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教亦多术
【子曾经曰过】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朱熹
【智者感悟】
孔子教育学生,根据他们不同的材质分别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始自孔子,内涵博大精深,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中的宝贵财富。时代发展到今天,儒家因材施教思想仍然是我国素质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指导作用。
“因材施教”是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天赋,每个学生的年龄不一,出身不同,地区不限,文化水平、道德素养、xìng格特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采取“大锅烩”的方法,而应当注意因材施教。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形成规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个别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材”是指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其中主要是指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xìng格等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教育和教学的效果。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有:认知方面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和认识结构差异;xìng格类型的差异;气质类型的差异;能力方面的差异,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才能差异等。孔子非常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受学生的个别差异所制约,又能长善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