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体系!

    要实践格物致知精神,需要今天的我们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真相的态度。格物致知是要通过严格的实践修行与不断学习才能达到完满,而无论是实践修行还是理论学习都离不开学习方法问题,这也是格物致知在今天的重要意义的体现。

    礼乐修身,陶冶xìng情,达中和之美

    【子曾经曰过】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lún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礼记乐记》

    【智者感悟】

    凡音,是在人心中产生的;乐,是与lún理相通的。所以单知声而不知音的,是禽兽;知音而不知乐的,是普通百姓。唯有君子才懂得乐。所以详细审察声以了解音,审察音以了解乐,审察乐以了解政治情况,治理天下的方法也就完备了。因此不懂得声的不足以与他谈论音,不懂得音的不足以与他谈论乐,懂得乐就近于明礼了。礼乐的精义都能得之于心,称为有德,德就是得的意思。

    许渊冲《追忆逝水年华》里说,“儒家治国之道就是“礼乐”二字。“礼”模仿自然界外在的秩序,“乐”模仿自然界内在的和谐;“礼”可以养xìng,“乐”可以怡情;“礼”是“义”的外化,“乐”是“仁”的外化。做人要重“仁义”,治国要重“礼乐”,这就是中国文化几千年不衰的原因。在世界各国中,希腊罗马有古无今,英美法德俄有今无古,印度、埃及都曾遭受亡国之痛,只有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几千年如一日,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可见,礼乐教化在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礼乐教化就是一种以礼乐为仪式的,在润物无声的情况下,向人们传达蕴于礼乐之中的义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儒家思想有所谓礼乐教化,儒家认为可以通过音乐达到个人的修身与大众的教化的目的。为什么可以如此呢?因为艺术可以陶冶人的xìng情,人的xìng情一旦被陶冶,即可归于纯真,而纯真的xìng情正是道德的根基。故艺术可达至道德。后来古人将琴棋书画列为君子四雅,作为修身怡情的方法,它们同礼乐的教化作用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言志,可以修身,可以怡情,可以通神。所谓“弈则改山河,琴则和正气”就是这个意思。儒家虽倡导的艺术的修身功能,但也注重艺术的教化功能:“乐行而lún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即治国者根据人的天xìng推广音乐,既满足百姓感情需要,又完成对人民的教化,引导风俗向正常发展,此lún理上的社会功能。

    孔子的音乐修养就相当深厚。孔子善唱,在《论语述而》第三十二则中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意思是说孔子和别人一道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和之。与“歌而善”者互为唱和,这大约说明孔子唱功不错。孔子的音乐修养不仅仅限于此,他精神上的音乐修为则更是臻于化境。《论语述而》第十四则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ròu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欣赏了名为《韶》的音乐深为陶醉,以至于达到“三月不知ròu味”的境界。没有深厚的音乐修养怎么可能如此沉醉于音乐呢?再说孔子还是位很有修养的营养学家和美食家,他对饮食有相当多的讲究,曾记载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是当他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他竟然陶醉得“三月不知ròu味”,如此超拔的艺术欣赏境界,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功底,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