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于无过。惟不改则其过遂成,而将不及改矣。”这就是儒家对改过自新的重要xìng的强调,其实上面阐述的儒家对过错本身的认识就已经暗含了对改过的预期!子贡说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那样。他犯过错的时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的时候,人们都敬仰着他。”君子不怕有过错,因为世上没有完美无过的人。而且,君子对自己的过错要光明磊落,错了就承认,不隐瞒不掩饰,让大家都看得见。君子“过则勿惮改”,“不惮”两字很重要,是指不怕别人的议论,不怕丢面子,不怕改过的困难。知道自己的过失应当不隐讳,主动改正自己的过错。应当毫不害怕,乐于接受大家的监督,公开改正错误。过而改之不为过,损害不了君子形象,反而会得到大家的信任与尊敬。过也光明,改也光明;过也人可见,改也人可见,这就是君子对待过错的正确的态度。人之过,只要不是故意为之,有则改之,无损形象,还能得人共仰,何乐而不为呢?过而不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一错,才是真正的过错。

    孟子改过的故事就深得人们的称赞!有一次,孟子进屋时,忽然看见妻子由氏挽着衣袖露出手臂,不由得心中不高兴,就停住脚步转身出屋了。由氏看到孟子没有进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就难过地到婆婆那里去辞行,说:“fù人在自己房里看见丈夫,本来是不行宾客礼节的。现在丈夫用宾客之礼来对待我,说明是我做的不好,有失礼节,才使丈夫将我当宾客看了。fù人家做客时是不能够留下过夜的。所以,现在我只好向您告别,回到爹娘那里了。”孟母仉氏听完儿媳的话后,立刻召唤孟子。孟子不敢怠慢,马上快步来到母亲面前:“母亲,您有什么吩咐呢?”母亲对孟子说:“《礼记》里讲,如果将要走上厅堂的时候,声音一定要高一些,好让里面的人知道而有所准备。如果将要走进人家房间,迈过门槛的时候,眼睛一定要向下看,以避免见到人家的疏漏或过失,使人感到尴尬。现在你自己对礼还不尽明白,就去责备要求人家,岂不是违背了礼的精神吗?”听完母亲的话,孟子反省到自己的错误,顿然升起惭愧之心。于是他向母亲深施一礼说:“感谢母亲的教诲,帮助儿子及时指正过失,并使我对礼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儿子知道错了,一定会认真反省改过,请母亲放心。”孟子对母亲说完,当着母亲的面,转身向由氏施礼道歉说:“刚才是我的错,使你受了委屈,现在我真心地请你留下来……”由氏见孟子如此真诚,也就欣然点头。这时母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夫妻二人的内心也随之充满了喜悦。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儒家认为,只要有了正确的态度,有了改过的决心,就应该马上践行,立即改错!改过一般要分为两步,先是自省,然后是行动。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内省的重点就是要通过真诚的自省,忏悔自己的过错,总结得失,找出自己有什么过错,然后比照贤人之道,找出自己的差距。通过这样方法来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达到“内省不疚”的境界。

    生活中,我们应该预防过错出现,防备的办法在于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参省自己。道德修养的提高,使我们能够掌握大原则和大方向不会错。“闻过则喜”出自陆九渊,意思是听到别人说自己有错就很高兴。孔子的弟子子路是个谦虚的人,孟子曾夸奖他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南宋的思想家陆九渊用这一典故,扩充了关于知过必改的含义,提出了三层意思。首先,不怕人指出错误,相反的,发现错了更是一种庆幸;其次,知道错了不自欺欺人,自己仔细分析错误的由来,最后,坚决地改正错误。

    一个人有过错不要紧,只要能改,能改过就好了。孔子是这样对待错误的。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