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中原王朝快要灭亡的时候,都会有一批为他死战的名将。在秦末有蒙恬和章邯,在唐末有李光弼、郭子仪、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人,在明末也有史可法和郑成功,当然在东汉末年也有卢植、皇甫嵩和朱儁。
【卢植】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
他在年少时,拜大儒马融为师,并引荐郑玄为同门。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及公孙瓒。
熹平四年(175)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到任后,很快便平定叛乱。后来他和蔡邕、李巡等人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将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学门口,史称“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之后,庐江郡再次发生蛮族叛乱,卢植也再次成功奉命平叛。一年多后,卢植召回朝廷担任议郎,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史称)的工作。
黄巾起义爆发后,卢植被为北中郎将,率领北军五校去对抗盘踞在冀州一带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主力,卢植不负朝廷众望,步步为营,将张角军打得不断后退,最终将其在广宗县城包围。可是后来由于卢植拒绝向宦官们行贿,被宦官们诬陷,不仅丢掉了自己的职位,还被用囚车押回洛阳,并判处无期徒刑(减死罪一等)。最终由于皇甫嵩等人的帮助,卢植得以官复原职,仍然担任尚书一职。
汉灵帝驾崩之后,何进大将军掌权,卢植得知何进准备征召地方军阀入京之后,极力反对可惜何进不听。董卓执政之后,准备废掉汉少帝刘辩,整个朝堂之上只有卢植一人不畏强权高声反对,董卓被激怒准备杀掉卢植,最终在蔡邕、彭伯等人的求情下卢植才逃掉一死仅被免职而已。
卢植丢官之后,便请求返回家乡养老,董卓表面上同意暗中却派杀手追杀,但并没有成功。卢植后来隐居在幽州,袁绍得到冀州以后,拜卢植为军师。但仅仅过了一年,初平三年(192)卢植便去世了。
卢植文武双全,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皇甫嵩】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彭阳)人。东汉末期军事家。
皇甫嵩是东汉名将皇甫规的侄子,父亲皇甫节也曾任雁门郡太守,当了很久的边境将领。他从小就出身于将门世家,习得文韬武略,开始被举为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征召,都不去。灵帝时公车征为议郎,升北地太守。
黄巾起义爆发后,皇甫嵩想汉灵帝建议取消党锢,并且得到了汉灵帝的同意。不久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持符节,与右中郎将朱儁,共发五校、三河骑士及募精勇,计四万多人,皇甫嵩、朱儁各统一军,合力讨伐颍川黄巾。但他们初期作战不力,反而在长社一带被波才率领的黄巾大军包围,但皇甫嵩临危不乱,乘黑夜放火,镇定指挥军队最终将黄巾军击溃,随后他又数战数捷,进而将颍川一带的黄巾军尽数歼灭。他也因此被封为都乡侯。
那时候,北中郎将卢植及东中郎将董卓讨伐张角,都最终无功而归,于是诏令皇甫嵩带兵讨伐。皇甫嵩刚到冀州,恰好逢张角病死,于是张角的弟弟张梁驻守广宗,但初战并没有取得胜利。皇甫嵩并没有因此而失意,他反而更加仔细地观察张梁所带领的黄巾军,发现了这些部队不能夜战,于是他在晚上悄悄集结部队,最终一举攻破了广宗城,斩了张梁,获首三万级,逃到黄河淹死的有五万人左右。随后皇甫嵩他再接再厉,又在曲阳打败了张角的另一个弟弟张宝,并将他杀死,这一下就基本平定了黄巾之乱,皇甫嵩也因此被封为左车骑将军,兼冀州牧,封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