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由检眼前一亮:“对啊!周延儒在此,朕无忧矣!快去传他来见。”

    不大会儿的功夫,周延儒迈步进入乾清宫。

    周延儒,字玉绳。聪明绝顶,文名天下(不是闻名天下。)二十岁连中会元与状元,三十六岁入阁,参赞军机。三十七岁,入阁拜相。崇祯三年,成为内阁首辅。(本人已经四十都过了,别说内阁首辅,就是个村官都没混上。)

    崇祯二年十二月,周延儒已经入内阁参赞军机,今天夜里正好是他值班。

    “陛下,不知唤微臣前来所为何故?”

    崇祯皇帝很喜欢周延儒,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周延儒长得儒雅清秀,有将相之风。

    “玉绳,有件要紧的事情,朕要与你商议。锦州总兵祖大寿,未经朕的许可,擅自将所有关宁铁骑带回了山海关。你说他会不会叛反大明,投奔金贼?”

    周延儒闻言也吓了一跳。

    周延儒低头沉默不语。

    “爱卿,你可有什么好法子?”朱由检试探地问道。

    周延儒抬起头,轻声回道:“回禀陛下,据微臣来看,祖大寿率兵离开京城,不会叛反大明。”

    “那他为何要带兵走?他难道不知,私离京城,擅调军队乃是掉头之罪?”

    周延儒的鼻子好悬没有气歪了:“祖大寿的统帅袁崇焕,为你浴血奋战了这么多天,你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下狱了。祖大寿不跑还等什么?难道要让你一锅端不成?”

    当然,周延儒在朱由检的面前可不敢这么说:“陛下。袁崇焕突遭下狱,祖大寿难免心中害怕连累与他。微臣以为他是一时情急,吓得逃跑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爱卿说得有理。那朕现在该当如何?”

    周延儒想了想说道:“陛下,您不如让孙承宗写一封书信给祖大寿,让他安抚祖大寿。当初,孙承宗对祖大寿有知遇之恩,相信祖大寿不会不听的。”

    计策已定,朱由检立刻传旨,命身在通州的孙承宗写信安抚祖大寿。

    孙承宗得知消息,心中也是焦虑难安。

    对于袁崇焕下狱一事,孙承宗心中十分矛盾。袁崇焕的才干,孙承宗是十分欣赏的。但袁崇焕的刚愎自用,却是孙承宗所不喜的。

    擅杀毛文龙不仅崇祯皇帝不高兴,孙承宗也是非常不悦。毛文龙该杀不该杀,不是你袁崇焕能够擅自决定的。

    孙承宗接到圣旨之后,立刻修下一封书信,派贾登科拿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往山海关游说祖大寿。

    贾登科走了之后,孙承宗还是不放心。他又派石柱国去山海关去安抚其他辽东将士。

    贾登科跑得很快,两天便赶到了山海关。一打听,祖大寿并不在山海关,而是跑到了锦州。

    贾登科有些气急败坏。祖大寿你丫的跑得是不是太快了,怎么瞬间就到边境线了。

    当时的锦州和今日的锦州不同。没有高铁,道路交通极为不便,行走不是靠人腿,就是靠马腿。虽说贾登科靠得也是马腿,可是这马跑起来,可也颠簸得够累的。

    可是孙承宗的命令,贾登科不敢违抗。他硬着头皮跑到了锦州。

    来到锦州,祖大寿接见了贾登科。贾登科将孙承宗的书信呈递给祖大寿,并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祖大寿的反应。

    祖大寿看了看孙承宗的这封书信,随后将其轻轻放在桌案上。

    祖大寿在辽东多年,看惯了尔虞我诈。他曾经就被孙德功给出卖过,也亲眼见到袁崇焕是如何杀掉毛文龙的。可是这一次,崇祯皇帝不仅不嘉奖袁崇焕,反而将袁崇焕下狱,这让祖大寿的内心感到深深地触动。

    前线的将士浴血奋战,可是坐在紫禁城金銮殿的崇祯皇帝却并未有丝毫的感念。也许他祖大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