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兵部尚书王洽与袁崇焕也是貌合神离。因为袁崇焕赴任辽东之时,就是挂着兵部尚书的头衔。而且袁崇焕走了之后,向崇祯多次上表,要求内阁与兵部放权,好让他便宜行事。关键,崇祯皇帝用袁崇焕心切,是凡袁崇焕所求,皆有求必应。这还让王洽说什么。

    王洽只是低头不语,对于朱由检的询问只当没有听到。

    韩爌身为内阁首辅,按道理来说,袁崇焕擅杀毛文龙,罪应当斩。可是毛文龙刚死,再杀了袁崇焕,只怕辽东更乱。所以韩爌也是犹豫不决。

    次辅钱龙锡是朝内最支持袁崇焕的主。袁崇焕在朝之日,曾多次拜望这位内阁大学士。钱龙锡曾在袁崇焕的面前保证:“袁公此去辽东,只管放心御敌。朝内之事,我自当全力为你筹措。”

    袁崇焕杀毛文龙,虽然没有请示钱龙锡,但钱龙锡是有预料的。因为,袁崇焕在离京之前,便请示过钱龙锡。钱龙锡曾言:“毛文龙如果可用,便用。不可用,则杀之。”

    钱龙锡见朱由检见问,轻声回奏:“启禀陛下,毛文龙已死。如果再处置袁崇焕,恐怕无人敢领兵辽东。还望陛下三思。”

    朱由检看了一眼韩爌:“韩爱卿以为如何?”

    韩爌答道:“钱大人说得是。虽然袁崇焕此举不合我大明法度。但边塞敌情多变,袁崇焕此举必有他的道理。如何现在处置袁崇焕,恐怕边塞军心浮动,金贼一旦南下,山海关危矣。”

    朱由检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实际上他的内心也是这样想的。

    朱由检下了一道圣旨,大大褒奖了袁崇焕的举措,并安慰袁崇焕,为国分忧,不必顾虑太多。言下之意:你杀了毛文龙,朕不怪你。

    毛文龙被杀一案就此结束。

    钱谦益曾经这样评价毛文龙:“鸭绿江头建鼓旗,间关百战壮军威。青天自许孤忠在,赤手亲擒叛将归。夜静举烽连鹿岛,月明传箭过鼍矶。纷纷rou食皆臣子,绝域看君卧铁衣。”

    袁崇焕对于斩杀毛文龙一事的影响,看得太轻。他没有想到杀了一个毛文龙,会对整个辽东局势造成彻底的改变。

    第一、毛文龙的手下跟随毛文龙多年,多为兵痞,成分复杂。毛文龙对于他们十分器重,而他们对于毛文龙也十分听话。毛文龙知道该如何管理这帮人。但毛文龙一死,无论是袁崇焕还是将来的孙元华都无力节制这帮人。后来的皮岛三乱、吴桥兵变便是见证。

    第二、毛文龙一死,皮岛诸将离心离德。皮岛便不再是牵制后金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为皇太极越过边塞,兵袭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历史上著名的己巳之变因此而生。

    第三、今日袁崇焕轻而易举地杀掉了毛文龙。他日,也会有人借毛文龙的名义杀掉他。虽然后来崇祯皇帝并没有替毛文龙pigfa昭雪。但袁崇焕下狱的罪名之一就是擅杀大臣。袁崇焕一死,辽东局势更加明朗。大明再无力与大金抗衡。

    第四、时势造英雄。大明末期,英雄辈出。虽然没有出现像岳飞那样能够扭转乾坤的著名将领,但出了几个能与南宋末年刘整、张弘范齐名的叛将。而且他们基本来自皮岛,毛文龙的手下。

    他们分别是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这里先不详细介绍,将来还要详述。)

    明末多名将,但缺少名帅。像熊廷弼,毛文龙,袁崇焕等等,也都让皇帝或者是阶级斗争给gao死了。

    毛文龙一死,最开心的不是袁崇焕,而是皇太极。他开怀大笑,数日难眠。

    他决定帅军南下,攻打大明。

    可是,他还有些顾虑。自从国师沙宁走后,便再没有露过面。皇太极他希望兴师之前,能够见沙宁一面,因为没有沙宁及黑风五子的帮助,心中还是没有底气。

    正在皇太极犹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