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食物

    1、粮食作物:多为同物异名或同物不同种,归纳起来主要有——稷、黍、菽、苴、稌、麦。其中稷和黍最为重要,《诗经》****见37处,两者并举有8篇,对举有两篇。

    2、鱼类:所提及的鱼类,其中嘉鱼有争议。剩下的分别是——鲂、鳣、鲔、鳢、鲨、鰋、鳏、鱮、鲿、鳟、鲦、鲐。

    3、蔬菜瓜果:主要品种有——芹、葵、葑、瓜、瓠、荠、韭、芥、笋、桃、李、梅、梨、茆、蒲等。

    4、动物:粗略估计有100余种。常见有——雎鸠、鹊、象、雀、羊、麕、尨、野猪、马、雉、雁、枭、乌、鹑、鼠、鸠、鸡、凫、鸨、鹈、鹳、狼、鹿、虎、狗、熊、鸳鸯、鶖、兔、狐、豹、牛、鹭、虺、蛇、贝、鳖、龟、鼍、等等。

    计有——炰、炙、燔、炮、脍、烹、烝、舂、揄、簸、蹂,等诸法。

    一、主食

    《说文-食部》:“饭,食也。“先秦时代,人们的主食即粮食,主要有五谷、六谷、九谷三种说法。三种说法均出自东汉著名学者郑玄,他在注《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五谷“时云:“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在注《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的“六谷“时云:“称、黍、稷、粱、麦、煎“;在注《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的“九谷“时云:“九谷: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虽然说法各有不伺,但是总起来看,当时人们的主食不外有黍、稷、梁、麦、煎、秫、稻、麻、豆、稔。

    黍、稷是先秦时期人们最主要的主食。黍、稷,无论是作物,还是种子的外表,看起来大致是相同的。细分起来,黍粒大而稷粒小;黍粘而稷不粘。二者都是粟,都是禾,都是黄米。连带秸秆都叫禾,果实都叫粟,碾完之后都叫米。因为色黄,所以称黄米;因为果实比稻、豆的子粒小,所以又称小米。现在东北人冬天吃的粘豆包就是由黍,即大黄米碾成面粉制作的。黍、稷很早就被中国先人们作为主要的农作物和主要的食物。在河姆渡遗址就曾发现有粟的碳化块,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曾发现一罐已经碳化的粟。到商代,其种植更加广泛。在甲骨文中出现的占黍的记载有108条,占卜稷的记载有36条。可见商王对之是十分重视的。而在周代,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就更多了。如《尚书》、《诗经》、《论语》、《孟子》、《左传》等都谈到了黍、稷。特别是《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大雅》、《小雅》、《王风》、《魏风》、《唐风》、《曹风》、《豳风》都有大量黍、稷的记载,可见当时在黄河流域是普遍种植黍、稷的。《论语》中以粟为民食,并以粟作为俸禄,作为赋税,出现的次数最多。直到战国时,黍、稷仍是人们主要的食物,如《孟子·告子下》中曹交问孟子说:“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之何则可“《滕文公上》中孟子问陈相说:“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都把粟(即黍、稷)当成生活中最普通的食物。因此,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服于有礼,社稷之固也。“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麦,是北方人的主食。大麦曰辫,小麦曰辣,而麦为统称。有西方学者根据小麦称为“辣“,认为小麦是从两河流域传入中国的,这种观点流行很久。最近的考古发掘从河南洛阳市洛河南的关林皂角树遗址出土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碳化小麦,证明至迟在夏代中国已经有小麦了。商代,甲骨文中有“月一正,曰食麦“1的记载。虽只有这一条,但无疑说明商代已经有小麦的种植了。不过,只是在新年时才可吃到,可见种植并不广泛。周代有关麦的记载多了起来。《左传·隐公三年》周平“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