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爵穴,此复出而说明较详。
下堞三尺,言比堞低三尺。穴外广而内狭者,使城上易于见敌 ,敌人在下,不易见上。大容炬(苣即炬,见前。)者,备晚上由穴伸炬外出以照敌人(见下 节),与今之探照灯用意相同。高者六尺,下者三尺,又似由城上起计,使守城者便于外望也 (周尺较短,约当旧尺七寸弱)。既言五步一穴,又言疏密适应环境而为之,可知兵法贵乎变 通。
98 人擅苣,长五节;寇在城下,闻鼓音、燔苣,复鼓,内苣爵穴中,照外。
此节旧在100节之后,按所言系敌人抵城下时燃炬之法,与 上“城上为爵穴”条相照应,两条应衔接,故移正之。
节,孙疑“尺即”两字之误,吴又解“五节”为“五束”;余 按炬火常用竹制,节者竹节,则“长五节”自可通。寇既达城下,即击鼓报警,擅(持也)炬 者立将炬燃着,再闻鼓则将炬内(纳也)入爵穴,以烛照城外,使敌人不能趁黑夜施其诡计 。
99 穿外堑,去格七尺;为县梁。城●陕不可堑者勿堑。
此节说外堑,堑见前7及74。
格,孙以为备蛾傅篇之杜格,旗帜篇之牲格,又疑是虎落之落 ;余疑是寅篇11节之鬲。县梁亦见前74。
●陕即窄狭,城外地面太狭者不必堑,是针对“穿外堑”而言 ;旧本“穿”误“塞”。
100 城上三十步一砻灶。
此句全复前83,“砻”旧作“聋”,兹依前改归一律。又此 下旧有“人擅苣”廿四字,今移入98。
101 诸藉车皆铁什。藉车之柱,长丈七尺,其狸者四尺;夫长三丈以上至三丈五尺, 马颊长二尺八寸,试藉车之力而为之困,夫四分之三在上。(藉车,夫长三丈,四之三在上, 马颊在三分中。马颊长二尺八寸,夫长二十〔?丈〕四尺,以下不用。治困以大车轮。藉车, 桓长丈二尺半。诸藉车皆铁什。复车者在之。)
此节详记藉车之制,前文虽三见藉车(21、40及82), 惟未言其如何制作,本节文句屡屡重出,细审之,前半是正文,后末是注,故特加括弧别之, 使阅者分明。
什、字通用,铁什即前文10节之铁,谓用铁包外。藉车 有柱埋也,则不过借“车”为名,与普通车迥异,孙以铁什为铁纂,其义可能相通,于以为车 饰杂具则误。
柱、桓同解,正文说柱,注文说桓,不过别文见义。孙谓藉车 有四直木,两条埋者为柱,两条不埋者为桓,殊近臆测。
依文,柱与夫有别,柱长丈七尺,夫长三丈至三丈五尺,不能 短于二丈四尺,所同者两皆埋地四分之一,由此思之,“柱”似作支“
夫”之用。
柱长丈七尺,埋四尺,则见者丈三尺,视四分之三稍强。注言 桓长丈二尺半,又视四分之三稍弱。古人盖约略言之,孙疑或为枘以入夫,亦未明时代情形 。
马颊,孙谓是横材旁出,依下文则藉车系用以投掷损害敌人之 物,似借“夫”之弹力,将损害品掷向城下者。
困,孙疑是木橛,按困、阃同音,注文明说以大车轮为之,或 兼作钤限藉车之用欤。
夫露出土面者约二丈二尺五寸,而马颊在三分之中,则当去土 面一丈一尺二寸半处安之。
“以下不用”应四字句,言不及二丈四尺者不中用。
注文末句“复车者在之”,或当为“复车者正之”,“复” 同“
覆”,车覆则将其扶正。
102 寇池来,为作水甬,深四尺,坚? 狸之,十尺一,覆以瓦而待令。以木大围长 二尺四分而中凿之,置炭火其中而合? 之,而以藉车投之。
前93言救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