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那些半隐半露的东西岂不都失去了意义?你想连作品本身,作者都写的如此隐晦,藏头去尾,那作者的名字能真真切切吗?我们只要知道作者姓曹,从书中读出与曹家的关系来,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尚且都是这么认为的,对于当时的人们以及当局者来说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仅如此,作者还恐说的太直接,又进行了一番说明。说是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并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知其中味?",谁都能看出作者是这位曹先生,前面不过是掩饰而已。退一步说,也可能是作者借用了其它的一些故事,结合了自己的身世,但最终写成这样效果来影shè统治者,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正是这位曹先生自己。管他姓氏名谁,反正从这一"曹"字上让我们从书中感知到了江南曹家的存在,意识到了昌明隆盛一时的贾家(皇室)的既将没落和灭亡。如果是写前朝,作者也不会如此煞费苦心,对当朝才符合意义。小说流传于乾隆年间,描写的应该是雍正和乾隆时期的故事。据说乾隆曾经看到过此书,对此表示出不肖一顾,然而在社会上是列为禁书之列,只不过借口是诲yín而已,可见还是能嗅出一些味道的。小说所预示的贾家那种败落结局,实际是预示皇家和整个统治社会的败落结局,这是乾隆所不愿看到的。对于当前皇家的腐朽没落也是乾隆不愿承认和面对的。乾隆后期虽说过重奢靡,国库亏空,但毕竟社会仍有繁荣的假象,皇帝希望听到的是歌功颂德,是祝愿江山永固,万世千秋,而红楼梦想说的是家族的没落和灭亡,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高鄂老先生为迎合皇上,将书续出了家道中兴的结局。高老先生也是一位大文毫,况且距离当时的社会较近,是不会看不出前八十回隐含的结局,实际上是比我们更看透了作者这种影shè皇家的用意,从而进行了大量的粉饰,篡改了曹翁的原意而已。
2、宏观意识与细微解析
作者是如何以甄家来影shè皇家描写贾家的呢?从书中的的线索上看,首先名之以"红楼",这里所说的红楼,绝非是指一处红色的建筑,是将整个宁、荣两府称作"红楼",试想哪有一处建筑群能比的上朱门红墙、金顶红柱的皇宫更能称的上红楼呢?说到红楼你自然想到故宫,而且两府都加一国府,在封建社会上层人物可以叫国公,没有府地称做国府,可见作者的用心。书中说:"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狰狞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有蓊蔚洇润之气。""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模糊中可否感到一点皇宫的影子。皇宫不逢大典正门一般是不开的,日常就有人守门把护,皇宫以下哪有这么大的气派?在第五回贾宝玉到秦可卿的房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案上设着吴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中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rǔ的木瓜"。用三个皇后贵妃的用过之物来说明这就是皇宫大内,秦氏就是一位宫中人物,这是作者有意的暗示。接下来作者就进行了过渡掩饰,又写了寿昌公主的塌、同昌公主的帐、西子的衾、红娘的枕。表面上的这种形象的描写,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在第二回中也用了这样一个手法,"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cāo、桓温、安禄山、秦烩等应劫而生者,大人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子兴道:依你说成则王侯败则寇了"作者先写帝王,后面又加上一些大圣大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