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曾作《台城路过水西庄吊津词人查莲坡先生故园》一词,勾画了上世纪40年代水西庄的凋零与作者心中的感慨:"茫茫何处寻诗酒?西庄市声喧乱。藤架正香,竹轩揽翠,华屋山丘都换。漫凭指点,叹豆叶瓜苗,是曾开宴。绿到河门,垂扬不见信安远。东南一派曼衍,沧波放眼,但云气三山,年华一箭。断瓦同销,斜阳耕废畎。"《水西庄兴建于雍正元年-1723年》
水西庄是查日乾于清雍正元年(1723)兴建,座落在城西芥园。图为清代名画家朱岷所绘《秋庄夜雨读书图》,写查日乾之子查礼在水西庄秋雨夜读情景。
清代名画家朱岷所绘《秋庄夜雨读书图》,写查日乾之子查礼在水西庄秋雨夜读情景。有堂有亭有楼有台有桥有舟北国"江南大观园"园林文化精品。
水西庄自然环境幽雅精致,"面向卫水,背枕郊野",凭河造景,巧夺天工。周汝昌先生说水西庄"不仅仅是花木亭台的风光,而且更蕴涵着巨大的历史文化的丘壑。"天津历史博物馆珍藏的《秋庄夜雨读书图》、《水西庄修楔图》,绘出了二百多年前这一古园林的奇姿风韵,堪称园林文化的精品。其流风所被,影响兹深,骚人墨客,人才辈出,从而将"椎鲁不文"的天津从军卫鱼盐之乡推上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查家祖籍安徽,后其祖上移居浙江海宁,贩盐致富。明朝建都北京后,海宁查家的盐务拓展至京津一带,并在商务与仕途上兼有发展,客居宛平,成为京城豪富,后迁居天津,遂显赫一时。在清代著名的"维民所止"文字狱中,查家亦遭大祸,但案后仍营盐务,其富不减。
查日乾、查为仁父子"贾而好儒",为当时文化名人。被收入《四库全书》的《绝妙好词笺》和编入《清诗话》中的《莲坡诗话》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均出自查氏之手。
据考证,水西庄于雍正元年开始选址营造,查日乾的儿子查为仁在《蔗塘未定稿抱瓮集》中云:"天津城西五里有地一区,广可百亩,三面环抱大河,南距孔道半里许。其间榆槐柽柳之蔚郁。暇时,侍家大人过此,乐其水树之胜,因构为小园,垒石为山,疏土为池,斧白木以为屋,周遭缭以短垣因地布置,不加丹垩,有堂有亭,有楼有台,有桥有舟,其间姹花女弱竹,延荣接姿,历春绵冬,颇宜觞咏。营建即成,以在卫河之西也,名曰水西庄。"水西庄的面积为159.145亩。从现存各种史料记载及当时人们对水西庄的诗歌吟咏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私家园林,其规模在当时已属罕见。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将天津查氏的水西庄和"扬州马氏秋玉之小玲珑山馆、杭州赵氏公干之小山堂"相提并论,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
《先有水西庄后有大观园--还是先有大观园后有水西庄》水西庄兴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 查嗣庭"维民所止"文字狱与隆科多牵连案发生在雍正四年(1726年),说明水西庄的藕香榭、秋白斋、揽翠轩、枕溪廊、数帆台等与《红楼梦》重名或雷同的别墅建筑与"红菱"故事在前,查嗣庭案件在后。红学家"确定"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雍正六年即便真在天津水西庄"避难",当时只有十三岁或更小。也在水西庄兴建之后。
按新红学的观点,应当是"先有水西庄,后有大观园"了。
但历史真相恰好相反--事实是"先有大观园,后有水西庄。"钦犯查嗣庭字润木,取意于庭树。查嗣庭案是雍正朝发生的一个著名的文字狱案。查嗣庭是康熙朝进士,后经隆科多荐举官至礼部侍郎。雍正继康熙称帝后,着手搞掉详知他上台内幕的隆科多。于是查嗣廷首当其冲地成了借口。雍正四年(1726年),查嗣廷以礼部侍郎被派去做江西省正考官, 出的试题是"维民所止" 。这句话出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