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商议。”
上官婉儿哪敢违拗,垂手而立,等着太平公主安排。太平公主唤来了侍儿如仙,要她即刻准备好纸笔墨砚,请上官婉儿上座。婉儿在宫中为大圣皇帝和中宗起草诏书不计其数,早已是驾轻就熟,待砚池中墨汁研就,握笔在手,饱蘸墨汁,略一思忖,落下笔去,如走龙蛇行风云,须臾之间,已把诏书写好,轻轻吹干墨迹,双手捧起,恭恭敬敬地送到太平公主手上:“请公主过目。”
借着烛光,太平公主仔细地把诏书逐字逐句地看了一遍,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就递还给上官婉儿:“好,就这样吧。”
上官婉儿收起诏书,却不急着离开,频频注目太平公主,似有难言之语一时碍难出口。太平公主看了出来,开口说道:“昭容好像有什么话要说?”
上官婉儿轻轻地点了点头:“婉儿有一事相求。”
“你说吧,昭容,如今我们已不是外人,有什么话,尽管说。”
上官婉儿先挤出了一个笑脸:“公主大德,婉儿没齿不忘。”
太平公主是个率性人,从来不喜欢说话吞一半吐一半的,她打断了上官婉儿还要准备继续说下去的颂圣之语:“天色晚了,昭容还要回宫草就诏书,有什么话直说了罢,这么着你累,我也累。”
上官婉儿敛起笑容,低声下气地说:“只有一事相求,日后倘有不测风云,万望公主看在大圣皇帝的面上,对婉儿施以援手。”
“哦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太平公主伸手虚扶了弯腰低头的上官婉儿一下:“这个自然,你也不必担忧,到时候,太平一定保你无虞!”
得了太平公主的保证,上官婉儿放下心来,殷殷告辞出来,上了在王府门外等候多时的马车,神不知鬼不觉地回了她的宅邸。
第二天一早,太平公主就命大儿子薛崇简去了临淄王的藩邸,请他过府议事。李隆基匆匆来到,刚一坐定,太平公主就把上官婉儿夤夜来访的事情细细地说给他听了。
临淄王沉吟一阵,慨然道:“立了新君,她知政事,看起来图穷匕首见的时候只在旦夕之间了。”
太平公主说:“姑母没有跟你商量,就把相王推出参政国是,这样,可以暂时制约于她,她行起事来,恐怕就没有那么便宜了吧。”
临淄王摇了摇头:“父王性情淡泊,不耐噪杂,一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根本就不是韦氏一族的对手。而且,韦皇后也绝对不可能让父王参理朝政,不信,姑母且拭目待之。”
太平公主咬着细密的银牙,长吁一口气道:“情势紧迫,不容我们思前虑后。必须要早作安排。”
临淄王十分赞同:“姑母在朝中心腹耳目众多,请即刻与他们联络,将来如若起事,少不了要从内廷开头。”
太平公主连连点头:“说得是,我们联起手来,再来个玄武门之变,肃清域内,求得个海晏河清!”
“姑母,还有一事不得不说,韦后把你和父王都盯得紧,你们一旦有所动作,她一定会先发制人,拿你们开刀。我不起眼,是个无职无权赋闲的小王爷,他们一定虑不到小王的身上,不如诸事由小王出头露面,联络人事。姑母只管隐身在幕后,出谋划策,有什么事情,差遣小王去办理就是了。这样,才不至于打草惊蛇,使他们早有防范,我们急切之中不好下手。”
“好,有道理,就照你说的办。”太平公主由不得由衷地夸奖了李隆基一句,接着说道:“朝中大臣皆不服韦后擅权,刘幽求堪与同谋,你可与他协力为之。”
“谢谢姑母指点,我相机与他联络。”
临淄王英姿勃发,成竹在胸,此时,太平公主天大的心事终于消解去了一大半。她走过去,踮起脚尖,使劲地拍了拍李隆基宽厚的肩膀:“要灭朝中奸党,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