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放学刚进村口,村长放开嗓子在大喇叭里隆重通知:“大伙儿注意了,今晚我们村有电影放映,地点在村后第一晒场,晚上大家都去看啊。”
看露天电影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村里面一年也放不了几场,每次听说有电影可看,村里人都会放下一切事务,这时会有人出来,围着全村奔走相告,比我国清朝时考重举人还要高兴,老冯便是那个奔走相告的热心肠。有一年,老冯家的老母猪刚好到预产期,村里突然通知有电影可看,老冯又一激动,围村转了三圈,等全村人知道此事时,他的母猪难产,十多个小猪一只没能活下来,但他一点没有沮丧,他说母猪是他自己的事情,看电影是全村人的事,牺牲个人利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总结起来这都不算事。村长得知老冯家小猪“灭门”的事后,颇为感动,联名请愿动用村费购回两头小猪相赠,了表亏欠之意。
消息通过喇叭一播,全村上下,举村欢呼,能听见有几家的小院里传出的兴奋的欢呼声,高兴程度如同小孩子闻声看见飞机一样高兴。我们几个也跟着激动,老板继承他父亲的传统,以全村人利益为首,不惜放弃吃饭,书包都来不及放下,很担心有谁错过了,从村口开始,放声高呼,喊到了村尾,经老板这么一喊,全村基本没有不知道晚上放电影的事了。
我们村有两个晒场,供全村五百多户人家每年秋收时晾晒粮食,一号晒场比二号晒场面积要大一些,所以一般看电影就设在一号晒场,这样显得可以多容纳些人,看电影的场面一般都很火爆,场地太小,不够容纳全村五百多户看电影。晒场的上面是后山,下面是一条水沟,通过一座一小桥与之相连,从村中到晒场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过小桥,另外一条便是从后山上绕下来。晒场是一个长方形,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同时为了供大家能看上电影,晒场的一头栽上了两根电线杆子,电线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做了两个挂钩,放电影时,帷幕往电线杆上一拉,帷幕前面凳子一摆,免费“临时电影院”便可开放,简单方便。
老板将消息围全村奔走告知了一遍,回到家离电影开播时间所剩无几,饭都来不及吃,他父亲为了电影牺牲小猪的精神再一次得到体现,赶紧抬上凳子前去晒场抢最佳座位,他不仅要抬自己的凳子,还要顺道抬上他爹和他妈的凳子,拖拉机超载一般跋山涉水,用了很长时间才赶到“临时电影院”,晒场上已人头攒动,一面堆满了尚未晒干的牛粪,来不及拉走,草草收拢堆成了一堆,像孤坟一样矗立在晒场的另一边,人群绕开牛粪,离有一段距离,相继而坐,密密麻麻,独有堆放牛粪处留了一个坑,像剪头发时,电动推刀快没电时剪出坑一样。
看这样的露天电影以最中间效果最佳,一般抗战片居多,靠得太前,帷幕上的脑袋太大,有点吓人,有时一炮弹飞过来,如同在自己面前炸了一样。靠后了太远,画面感不强。靠两边,效果更不佳,脑袋都是变形的。老板围人群转了几圈,实再找不到适合的位置,唯有牛粪旁边还有一点点空隙,没有办法也只能将就一下,把凳子放下,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今晚,没有月光,放眼望去,四周一片漆黑,旁边还不时飘来阵阵牛屎的味道。
借着微弱的灯光,隐约觉得人群里有几张不是太熟悉的面孔,凑上一看,隔壁班的二顺也从隔壁村跑来看电影,再往旁边一看,怎么都是隔壁村的,难怪老板没有抢到好一点的位置,还有一点可以肯定,老板的消息传播速度果然厉害,真不知道是怎么传到隔壁村的。有一次放《三毛从军记》隔壁到好几个隔壁村的都前来观看,免费的午餐一般都会有人不远千里跑来蹭吃蹭喝。
随着电影的开始播放,混乱的场面慢慢安静下来。老冯夫妇俩也随之赶来,绕了好几圈没有找到老板,都找急眼了才看到老板在牛粪旁边四处张望。也顾不了牛屎臭,快速坐下,电影随之开始。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