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且说自江东猛虎孙坚,遭遇刺客伏击身死之后。其子孙策,常怀为父报仇之志向,只可惜手中无兵,且四处探查,终归无法得知仇人底细。于是与父亲所部旧将,程普,黄盖等商议投靠淮南袁术。袁术见孙策骁勇善战,甚是欢喜。常使孙策南征北讨,皆大胜而归。孙策曾于一战之中,独斗众将。一声大喝,使一将惊于马下撞死。杀退众人之时,又轻舒猿臂生擒得一将回阵。丢于地下之时,众人观之,却发现其将,已被孙策臂力夹死。世人闻说此事,皆言孙策骁勇,与项羽相似。自此,世人皆称孙策为“小霸王。”袁术时常暗叹,如若袁术有个儿子,能和孙郎一般,则此生虽死无憾矣。
这话自然透漏了想收孙策为义子的想法,可惜,他哪里知道孙策只是迫于无奈,暂时依附于他。在孙策心中,自己绝非池中之物,终有一日,会乘雷上天。
这日,适逢阴雨过后,天空放晴。孙策为解心中郁闷与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将于城外射猎。树林之中一只鹿于众人之前,一闪而过。孙策策马而追,众人亦紧随其后。
追不多远,这鹿似是发现前方也有人阻截。正欲改道奔逃之时,孙策眼明手快于马上,张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鹿身。这鹿摇摇晃晃便倒了下去。孙策欣喜,亲自下马去看这鹿。忽然听到前方树林之中有人叫到:“是何人抢我射之鹿来?”
孙策低头查看,其鹿身上果然另有一箭。孙策正欲说话时,忽然见树后转出一人。孙策观其人,资质风流,仪容秀丽。其人见到却孙策拱手便拜。此人不是别人,乃是孙策结义兄弟,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原来周瑜之叔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正要前去探亲,不想在此处与孙策不期而遇。
孙策见是周瑜大喜过望,二人久不相见。孙策叫众人于周瑜见礼之后。述说父亲被人伏击身亡,及委身袁术帐下之事。周瑜闻之亦是嗟叹不已。孙策偶见知己,倾诉衷肠,不由大叹:“父亲如此英雄,孙策却寄人篱下,碌碌无为。唉可惜父亲一世英名,将要毁于孙策之手矣!”说罢以拳击树,这碗口粗的树,竟被孙策一拳击得,摇摇欲断。枝叶乱飞。
周瑜观其色,心知孙策必然胸怀大志,自己果然没有看走眼。于是拱手道:”兄长若有所使,周瑜愿效犬马之劳,以成大事。”孙策闻其言大喜道:“有公瑾助我,大事必成。”可随即又面色黯然,叹道:“只可惜吾等空有志向,却苦于手中无兵。”
周瑜笑道:“老将军生前留与兄长许多兵马,兄长怎的忘却了?”
孙策惊道:“兵马在何处?公瑾莫要戏言。”
周瑜笑道:“正在兄长府中宝匣之中静卧。”
孙策猛然醒悟道:“原来公瑾所指,为亡父当日在洛阳皇宫所得的传国玉玺?”
周瑜道:“雄图霸业乃人力所为,岂能因一块玉玺而得之?此物于兄长,只不过是一块雕工精良,华而无实的石头而已。淮南袁术则大不相同,兵精粮足,且久有称帝之心,只恐名不正,言不顺尔。兄长正可以此物为质当,向袁术借兵。袁术必然应允。此后,周瑜与众将辅佐兄长,趁各路诸侯混战之际,夺取江东六郡,为资本。虎视天下,以成霸业。”
孙策抚掌大喜道:“公瑾所言,正合我意。”
此时,孙策所遣密探回报孙策,声言董卓已被吕布与王允合谋诛杀。孙策惊道:“董卓,内掌朝堂,外掌兵权。如何轻易便被吕布一介武夫所杀?”
其人报道:“吕布之将张辽,以陈宫为军师引并州军,暗施诡计,于城外拖住董卓大军。吕布于宫中以八百陷阵营勇士大败董卓一万飞熊军。因此杀之。”
孙策惊道:“陷阵营?何以能胜十倍于己的董军精锐?”
其人答道:“这个,小的也不甚清楚。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