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徐州牧陶谦,年已六旬。其人生性敦厚,待人和睦。爱民如子。徐州在他的治理下,也能算是城泰民安了。乱世之中,诸侯并起,群雄逐鹿。早就没什么人把名存实亡的汉室放于眼中。陶谦却坚持每年朝贡朝廷,从不间断。而且黄巾之乱时,陶谦亦是为国家多负勤劳。吕布手下大将藏霸就曾与陶谦一起大破黄巾。而陶谦却从不居功,只当为人臣者之本分。单凭这一点,吕布对于这位仁厚长者就是极为钦佩的。然而吕布深知生于乱世,只是会治理地方,却是远远不够的。

    数日之后,眼见貂蝉之伤逐渐好转,一日甚于一日。吕布心情大畅。

    这日,陶谦差人邀请吕布赴宴。吕布欣然前往。张仲景亦在受邀之列。牧府之中,一应徐州官吏皆在,众人一起恭贺执金吾吕布新婚燕尔。吕布道谢过后,与众人把盏同饮。

    酒过三巡,陶谦于主位上。向吕布拱手道:“吕温侯,斩杀董卓。为天下除害,匡扶社稷。官拜执金吾。今兹临徐州,乃是我徐州百姓之福啊,陶谦亦是不胜荣幸。”

    吕布逊谢道:“陶府君为徐州牧,乃是朝廷封疆大吏。为国保得一方平安,使百姓居于徐州,于乱世之中,犹如世外桃源。此皆陶府君之功也。吕布虽然仰仗天威,侥幸诛杀董贼。虽蒙陛下隆恩封为执金吾,然而自认只是内廷一守卫而已。在陶府君面前,实在不值一提。”

    陶谦见吕布如此谦逊,手抚白须,点了点头。陶谦以眼视陈登时。这陈登却只顾在一边冷笑。吕布此时尚未识得陈登,并未留意到这一幕。

    原来陶谦,忠于汉庭。自掌管徐州以来,深感责任重大。勤勉理政,鞠躬尽瘁。深恐有负朝廷重托。年常日久,加之如今年事已高,身体已是大不如前。又总觉得自己的儿子过于庸碌,不堪大用。即使勉强让其接手徐州之地,其手下幕僚以及徐州士族也不会心服。如此不但保不得徐州安宁,反而会害了他的性命。于是一直在心中默默寻找一个可以镇得住的人来接替徐州之地。

    近日,正巧吕布为救貂蝉来到徐州。陶谦知道吕布英雄无敌,其对貂蝉的情谊也是让人敬佩。陶谦于是与众幕僚商议,欲让位于吕布。

    陶谦部下幕僚陈登,为典农校尉,当日闻得陶谦有意让位吕布。与众人极力反对。力劝陶谦万万不可将徐州百姓托付于小人之手。吕布乃三姓家奴,反复小人。且为一介武夫。其为赤兔杀丁原投董卓在前,而再为貂蝉而杀义父董卓在后。如此无纲常人伦之人。安能以大事相托?

    陶谦思之良久,与陈登商议,请吕布赴宴,以言语试之。且看其人德行究竟如何。

    却说陶谦当日于宴席之上,见吕布为人谦恭。心中甚为欢喜,以目视陈登,陈登却冷笑吕布演技一流,陶府君正想着退位让贤,你吕布就千里迢迢跑来了徐州。如此巧合,莫非貂蝉之伤也是行苦肉之计?

    陶谦见陈登如此,于是举杯与吕布满饮后,咳嗽着说道:“温侯,不必过谦。我闻当年,董贼迁都长安时,温侯于董卓之前力保洛阳皇宫不失,又于路亲自断后护送百姓。忧国爱民之心溢于言表。我蒙先帝错爱,保守徐州多年,常怀不堪其任之心,幸得并无大过,今日老朽年事已高,又恶疾缠身。恐时日无多。犬子无德无能,才不堪用。陶谦欲上奏天子,保奏温侯为徐州牧。以温侯之才德,必能保我徐州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老朽于九泉之下,亦有颜面去见先帝矣!”

    吕布闻言心中暗討:“原来这真实的陶谦,果真是仁人君子,为国为民。相让徐州,并非是所谓的为形势所逼。只是现如今,朝廷之危未解。李傕郭汜,以及关外诸侯皆是虎视眈眈。苦于朝内无人辅佐,自己又怎能抛下皇帝而来做这徐州牧呢。天子刘协虽然年幼,然而聪敏仁德。他日必成大器。”

    自幼,义父丁原的教导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