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董卓虽然伏诛,然而其滔天之罪,李儒作为其首席谋士,自然是功不可没的。王允于是令人捉拿李儒,没想到,令尚未出,李儒已被董卓帐下幕僚李肃绑来请功,以赎自己罪过。王允深恨这般厚颜无耻小人,将这两人一起斩首与董卓头颅一并悬于城门示众。董卓尸体被弃之于市。尸体肥胖,看守尸体的士兵以火点于其肚脐之中为灯,脂肪膏油满地遍流。城中百姓从此过皆吐沫,脚踩其尸以发泄心中怨恨。

    李傕郭汜等人,当日率残部逃出城外,与牛辅会合,向凉州逃窜。吕布等人历经浴血奋战,已然是强弩之末。且顾忌敌方兵多,不敢追杀,只得放任他们遁去。

    翌日,吕布已接回貂蝉。张辽亦率城外诸将与吕布会合。将军府中,吕布与众人齐聚一堂。吕布数年以来,从来没有试过如此轻松。心情一片大好。张辽引并州众将与吕布见礼。这些人,吕布自然是认得的。皆是义父丁原帐下健将,藏霸,成廉,郝萌,侯成,曹性。这五人与张辽,宋宪,魏续。日后并称吕布“八健将。”高顺为陷阵营统帅,并不在八健将之列。

    众将与吕布多时不见,叙过礼后。张辽引一先生相见。吕布知道这必是高顺口中所说的军师了,只是吕布原以为会是那日点醒自己的荀攸。至少吕布衷心希望会是他。却见张辽引荐道:“将军,城外牵制西凉军,不使其入城者,皆此先生之谋也。”吕布于是起身拱手道:“吕布谢过先生。敢问先生高姓大名。”其人微笑道:“皆为国家除贼尔,将军不必称谢,鄙人东郡武阳人,姓陈,名宫。字公台”

    吕布暗叹历史的眷顾,陈宫终于来到自己身边。他并没有因为三姓家奴的恶名而对自己避之不及。历史上,陈宫其人,刚正不阿,足智多谋。因钦佩曹操献刀杀董卓而跟随曹操。之后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后留下那句千古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之后。陈宫眼见曹操心术不正,决然与其分道扬镳。

    陈宫因在长安城外,误打误撞遇见隐于城外,正在操练陷阵营的高顺。二人一见如故,不久陈宫于高顺口中闻知备细,遣人暗中联系张辽,使其于洛阳撤离途中,趁董卓众人自顾不暇之时,掩人耳目潜行至并州,召集丁原旧部众将及并州军两万余人。以做日后策应。当日自然是高顺为了吓唬董卓,故而谎称五万之众。董卓即将称帝的消息一经传出,陈宫,高顺,张辽已于城外商讨牵制西凉军之策了。

    张辽已于高顺口中了解吕布用心良苦,悔恨自己不知备细,痛骂吕布。于是叹道:“将军何不早将详情告知,莫非信不过张辽?”吕布道:“其实义父早就暗地谋划刺杀董贼了。只是董贼势大,一直百思不得其法。义父临终之时千叮万嘱,董卓耳目遍布朝野内外。此事干系重大,不可对任何人说。高顺那日亦是偶然得知。况且那时我刚穿越啊,不,大醉失忆。谁是谁,真都分不清了。”

    张辽沉吟道:“诚如将军所言,这杀丁公的究竟又是何人呢?董卓已求将军刺杀丁公,世间还有比将军更有机会杀丁公的人吗?他应该没必要再派其他刺客啊。”

    吕布叹道:“不是董卓,当日义父弥留之际。我闻得声响,持剑闯入时,义父已经身中数剑。倒在血泊中。义父早知董卓求我杀他,于是嘱我正好借此良机,以他的首级博取董卓信任,寻找机会刺杀此国贼,匡扶汉室。”

    高顺接着说道:“不错,当日我夜巡,正好经过丁公窗外。偶然听得将军与丁公最后的对话。只是任凭将军怎么追问凶手是谁,丁公却就是不说。也真是奇了怪了。只是叮嘱将军以忠义为本,铲除国贼,匡扶汉室。”

    陈宫道:“此事虽过于蹊跷,然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终有一日,此事定会水落石出。今日铲除国贼,亦算是告慰了老将军的英灵了。诸位将军,不如今日一醉方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