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于是一起举杯敬吕布。誓要车轮战,一起喝倒吕布。吕布隐忍多年,今日一扫晦气,豪气大发:“来,尔等一起上吧,吕布何惧。哈哈哈”
结果将军府中,横七竖八倒了一地。吕布屁事没有。他们哪里知道吕布的前世,白酒一斤半,啤酒随便灌。这尼玛饮料似的酒,吕布自打穿越之后就没醉过,不过也算有两次,不过那自然都是装的。电视剧看的多了。虽然不敢称影帝,那演技也算是一流了。不然怎么会没人发觉呢。
次日朝堂之上,献帝刘协论功行赏,封王允为太傅,录尚书事。封吕布为执金吾,统领宫中禁卫。对杀贼有功者封赏已毕。王允与百官计议,要将董卓一门老小九族之列悉数诛杀。吕布心中大惊,那可是几千条人命啊。于是出班奏道:“陛下,今首恶董卓,李儒等人已经伏诛,其家属皆是老弱妇孺,手无缚鸡之力。只须发配为奴即可,何必徒增杀戮。”众大臣异口同声道:“将军,国家法度不可废也。董卓之罪罄竹难书,理当灭其九族,以防死灰复燃。否则社稷危矣。”吕布环视这一干文武百官,好陌生。忽然跟以前换了幅嘴脸一般。口口声声都是忧国忧民,江山社稷。依稀记得这帮腐儒以前对董卓的阿谀奉承。什么丞相之才经天纬地,丞相海内人望等等。
吕布力保董卓家族只因为他来自现代,不是十恶不赦之徒方被执行枪决,他何曾见过如此的对无辜之人大肆屠杀。若真如此,他又怎能睡得了安稳觉。毕竟董卓是他杀的。换句话说,吕布会觉得董卓的无辜九族都是自己杀的。
就在大殿之上,众人争论不休时。小皇帝刘协居然起身,稚气未脱的说道:“诸位卿家,稍安勿躁。吕将军之言虽不合国情,以朕观之亦不无道理。方今天下,连年征战,百姓疲苦。人口锐减。以致城外有田无人耕,有房无人回。此时正当休养生息之时,非常之时,或可行非常之政也。”又侧身望向王允道:“朕尚年幼,太傅可自度之。”
王允见天子说了话,不敢不依,况且这话说得确实在理。于是计议只杀董卓兄弟等罪大恶极之人。吕布此时无心在听王允叨叨。只拿眼偷望这年幼的汉献帝。感叹一个小孩子竟有如此见识。果然如书上所说,汉献帝自幼聪敏过人,只可惜一直被权臣摆弄,政不由己。就在吕布沉思之际,他却不知道龙座上的小天子刘协亦在心中暗討:“这吕布似乎并不是像世人说的那么坏。”
就在君臣各怀心事之际有人出班再奏一事:“昨日得报,日前诛杀董卓之时,宫内大乱。幽禁于宫中多时的弘农王不知去向,是否着人彻查此事。”
天子刘协道:“刺杀董卓之日,宫内大乱,死伤失踪之人无数。岂独止弘农王耶?朕亦险遭不测。今且无论彼之生死,由他去吧。”
吕布不由暗自寻思:“哪个弘农王,是谁?有些耳熟。”
忽见王允道:“弘农王毕竟曾为天子,董卓叛逆废其为弘农王,今若被人劫出宫去,他日必生事端。”吕布闻言,猛然醒悟,他们所说的弘农王正是被董卓废除的前天子,汉少帝刘辩。
只见王允接着说道:“陛下当日若依臣等,将那首诗交于董卓。不至有今日之忧也。”
吕布狐疑的问道:“诗?什么诗。”
王允道:“就是你于宫中拾到的书简。忘了么?”于是念到:“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此诗正是当日汉少帝刘辩,遭董卓废除,幽禁之后,与宠姬唐妃两宫相隔时所作
吕布听完骤然想起,那日在献帝寝宫书案下拾得的诗简,他一直以为这诗是汉献帝所做。是以没动声色,以免董卓对献帝不利。谁知阴差阳错,竟然保住了汉少帝刘辩的命。吕布记起书上所写,少帝刘辩确实是因为一首怨诗,惹怒了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