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由于近几年来西安的旅游业发展迅猛,秦岭北麓一带的七十二峪也逐渐成为了国内甚至国外的知名景点。但凡事没有绝对,坐落在在华山脚下的翁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这一块风景名胜区,上头没少找翁峪口村的主事人喝茶。

    这一来而去的,倒是成了三天两头儿的串门。上头派来的人也不知道换了几个,愣是没有办法把翁峪规划为景点。这不是显摆翁峪口村的主事人厉害,而是还有个更厉害的大人物在背后亲自操刀。不然,就凭主事人那脓包样儿,早就把老祖宗的地方卖给别人了。

    要知道,翁峪可是秦岭七十二峪中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山川秀丽之处有灵秀之气,必能孕育出杰出的人才。自然,像翁峪这种货真价实的地方,人才是不会缺少的。比如翁峪的杨家,陈家和徐家。

    杨家老一辈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深知要想富,唯一的出路便是走出山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一理念也被证实,杨家的生意在西安市做大了,村里早就传的沸沸扬扬。最为可贵的是,杨家有钱后拿了几十万给翁峪口村,重新修建了一座白云菩萨庙。

    白云菩萨是翁峪口村世世代代信奉的神明,四旧年代时,庙宇被其他几峪的村民烧毁,就连神像也在所难免。杨家能够有这份心,翁峪口村的村民也是看在眼里。要知道,十几年前的十几万相当于现在的好几百万呢!

    再说这陈家,老一辈的时候可是风光无限呐!作为翁峪口村的地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果不是四旧,恐怕现在的翁峪口村还是陈家说的算。不然,就算借杨家十个豹子胆,也不敢将陈家的祖宗祠堂拿来当白云菩萨的新家。陈家虽然落寞,但是翁峪口村最属陈家人口大,放眼整个村子,也没有几家敢和陈家叫板。

    上面所说的杨家就是敢和陈家叫板之一,另一个便是徐家。徐家和另外两家一样从祖上就已经在翁峪口村扎根了。如今徐家在翁峪虽然只有三户,但地位可不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说可不是吹的。

    徐家历代以来,每隔一代就会出现几位先生,在秦岭一带可是小有名气的。到了徐字王旗这一辈满打满算应该有五位先生。先生是当地的村民对他们这一行的一声尊称,说白了也就是一些懂得看风水c骗人钱财的江湖道士。但在村民们的眼里,徐家是真有本事的。

    啪啪啪!

    宁静祥和的翁峪口村突然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声音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覆盖了整个村子,不知道是在村外还是村内响起,但村里的人一听到这喜庆的声音,就猜到了陈家的迎亲队回来了。

    陈家长辈们一听这声音欢喜得不得了,无不翘首以盼,等待着儿媳妇进家门。隔着将翁峪一分为二的河流,众人依稀能够看见二十六辆小轿车打扮的光鲜亮丽,雄赳赳气昂昂的驶进村内。然而,就在迎亲车队即将开到桥上时,被一群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送葬队挡在了河对岸。

    按照当地土葬的方式,出丧应是殡葬仪式最隆重的一天。送殡亲友汇齐,响器班吹吹打打,哭声连成一片。孝子持引魂幡,披麻戴孝,按长幼罗列,用白布拉灵,其他亲眷c亲友依次按辈份,亲疏排列于后。送葬队伍出发,挎蓝小孩在前引路,吹歌班及旗牌执事随后,男眷步行在灵柩前,女眷在灵后,浩浩荡荡,绕街出村。

    可陈家迎亲队遇到的这支送葬队伍却只有抬棺人和披麻戴孝的中年男子及妇女,别的什么魂幡c白布c响器等等都没有。迎亲队大多都是年轻人,哪里知道小孩和未成年人死后是不能按照完整的出丧仪式来送走的。像徐家的女儿,儿童时期夭折后就被家里的长辈直接埋了,到现在连一块墓碑也没有。

    好在迎亲队遇到送葬队的时候,站立在陈家房顶上的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看见了。

    “大,大,大娘。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