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沿着小河,自定民坊往北走,经过几条街道,是临安城中另一处人口颇为密集的地方,报恩坊。只是,虽然也叫“坊”,虽然这里的房屋也密密麻麻,但报恩坊的繁华程度,却完全不可与定民坊c里仁坊或积善坊同日而语。

    报恩坊是贫民区。

    这里住的,是祖祖辈辈生活在临安城的贫民。赵官家将朝廷搬到临安以后,这些贫民的日子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比以前更苦了。因为,以前花一文钱就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得花两三文钱了。

    这些贫民的房屋,大多是破破旧旧的老屋。

    这里也是难民区。这里的难民,大多是不堪忍受金人的奴役,辗转千里从北方逃过来的大宋百姓。

    这些难民的房屋,都是棚屋。其中有一些,是官府使人搭建的。更多的,则是逃难至此的难民们自力更生盖起来,聊做栖身之所的。

    这些木撑草掩的棚屋,经不起昨夜便开始了的风雪。

    今日清晨,起得早的人们发现,许多棚屋,都被大雪给压塌了。棚屋中的人,生死未知。

    都是苦命人,又都是逃难至此的,自当守望相助。见到那么多棚屋被压塌,不等有人吩咐,众人便纷纷开始扒开倒塌的棚屋,找人c救人。

    刘允升也在救人的人群当中。

    他也住在报恩坊。不过,他既不是临安本地的贫民,也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难民。

    他不是逃难至临安的。

    他是来告御状的。

    他要告的人,是当朝丞相秦桧。他要告的事,是岳元帅含冤被下狱。

    刘允升的家在建州。凭着一手打铁的好手艺,他的家境虽然算不上殷实,却也不缺衣少食。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有一双懂事的儿女。如果不来临安,如果就留在建州,他们一家人的日子,应该会过得平静而满足。

    但是,他来了。

    岳元帅遭秦桧陷害下狱的消息传到建州后,刘允升立即将自己的铁匠铺托付给了徒弟。他准备辞别妻儿,前来临安,状告奸贼秦桧,替岳元帅鸣冤昭雪。

    但是,他的妻子不让他自己一个人来。她说,既然是一家人,那么,不论他做什么,她和儿女都要与他在一起。

    刘允升没能拗过他的妻子。他只好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一起离家。

    临走之前,他还特意请一位私塾先生帮他写了一张状词。写状词的先生知道状词的内容后,不仅没有向刘允升收取任何报酬,而且还陪着他一起从建州出了发。

    他们一行五人,外加两头毛驴,就这样朝着临安的方向开始走。带着一老两小,如果按照他们的走法,走上个一年半载,他们也走不到临安城。

    好在,他们碰到了好心人。在得知他们的目的后,一位车船行的老板二话不说,给他们安排了两辆马车,一直将他们送到了临安。

    一到临安,刘允升便迫不及待地跑去告御状。

    他本来以为,告御状就像戏文里唱的那样,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他以为,只要他跑到皇城根下,将手中的状纸一举,高喊一声“皇上,草民冤枉啊!”,便会立即有青天大人将他迎进皇宫,让他当面向皇帝申冤。然后,皇帝一看他的状纸,便立即龙颜大怒,咔嚓一声将秦桧的狗头砍下来,让岳元帅官复原职。

    但是,等到他真地试着去告御状时,他才明白,自己以前的想法错了。错得离谱。

    他没能见到皇帝。他连皇城根儿的边都没能靠近。他离皇城根儿还有大老远,就被持刀荷枪的军爷们给拦住了。若不是他迅速将状纸举了起来,他当场就会被格杀了。

    在得知他的来意后,那些军爷们倒是没有难为他。不过,他们也没有再允许他朝前走半步。也没有青天大老爷出来接他的状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