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此论遭到许多学者强烈的反对,认为不科学不严谨,没有事实依据。反对者指出,现代科学视野有限,人类认知的事物也很有限,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共生存过多少种动物,没有人能考察清楚。龙之成为华夏民族的标志,从历史记载c故事传说中可见,最初的龙并非虚拟的动物。未找到遗骨或者化石,不等于未存在过“龙”这种生物:“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活体龙或化石还会惊现于世。”

    这也是一个假想。

    龙这个物种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灭绝,以后是不会再出现的。之所以今天发掘不到遗骨,是因为它们生存环境不是海洋。集中死亡于浅水沼泽时,尸体全都暴露在地表,时间不长尸骨就腐烂粉碎,没有条件埋藏在泥土深层。死于特殊环境,保留不了骸骨,也是特殊环境。1996年,有报道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出土了一条龙的化石。总长76米,头部长076米,颈长054米,身长207米,尾长37米,身宽约068米。头部呈三角形,嘴长043米,头部最宽处约032米,龙首上有对称的角,长约027米,略显弧形。报道说:“与中国龙非常酷似。”“为我国首次发现。它为传说中长角的中国龙提供了新的佐证,将为中国关于龙的形象起源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该化石现陈列在贵州省安顺市兴伟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但是,并没有得到考古学界的共认。

    说龙生存环境不是海洋而是大泽,有学者从动物学角度加以论证,不管是神话龙还是现实龙,古今形状大致相同。根据龙的鼻子突出于吻上,长而且轮廓粗大接近于牛的鼻子,认定它是以肺为呼吸器官的两栖动物,不属于深水动物。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者是承认龙这个动物的存在。

    轩辕氏部落怀着一种悲痛的心情,告别了自己崇拜的神,继续前行。轩辕说:“别了,祖先神,我们永远是龙的传人。”

    走出龙泽,迎面一片橘黄色的禾谷,亮得耀眼。这种谷,矮杆,叶短,穗子上有鱼鳞一样密密的颗粒,长长的穗头下垂,籽粒金黄,放在嘴里咀嚼喷香。每一个人都欣喜着:“天这样干旱,什么谷还能生长?是龙神保佑,赐给我们的吗!”

    一起向着龙的方向匍匐祈祷,然后尽力地采集,每个人的筐蓝里都装得满满。

    大鸿捆了一堆谷穗,实在背不动了,随手放在马的背上。有了这一新的发现,几匹马都是满载而行。

    轩辕则一棵一棵把它拔起,仔仔细细的看了又看。嫘祖问他:“你在牛河梁种的,有这种谷吗?”

    轩辕手捧着一穗,兴奋地说:“没有,牛河梁没有这种谷。哦,嫘祖,人把能吃的粮食作物都叫谷,我说,能在这样的气候下生长,它才是名副其实的谷子。”

    谷子,原产于我国,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在山西省夏县西荫村古代的遗存中,发现了一种原始的谷粒化石,距今约有五万多年,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谷类化石。此外,新石器时代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河北磁山等遗址及墓葬中,都发现过炭化的谷粒。证明七c八千年前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已经普遍生长谷子。

    夸父告诉轩辕:“我当时发现了龙,就没有朝前走,不知道这里有大片的谷地。既然这里有谷,是不是可以住下来?”

    “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谷,而是水。”

    “那就继续走吧。”

    一路上也最容易和各种兽相遇,有时是几只兔子,有时是几只山鸡,有时是豺狼虎豹。这一次,前面的山角处有几只鹿,正在那里悠然地吃草,被狗吓得乱跑。夸父张弓搭箭,人说:“鹿跑的最快,箭根本射不到。”夸父说:“可是,鹿的肉最好吃了。让我想想,看怎么样捕捉住。”

    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