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子也强调统一,认为侯王也要注重唯一的“道”,才能使天下有个准绳。这个准绳是什么?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应该认识到“贱”“下”是自己的根基。有道的人无须光华如‘玉’,还是质朴更好一些。总而言之,本章开头就是讲道的普通‘性’重要‘性’不论是天地神谷万物侯王,都是来源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会再存在下去。

    [原文]

    反者道之动1,弱者2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3,有生于无4。

    [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注释]

    1反者:循环往复。一说意为相反,对立面。

    2弱者:柔弱渺小。

    3有:这里指道的有形质,与一章中“有名万物之母的”的有“相同。但不是有无相生的“有”字。

    4无:与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相同。但不同于“有无相生”的“无”。此处的“无”指超现实世界的形上之道。

    [引语]

    在一四五六十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五和三十七章里,老子从各方面阐述关于“道”的理论。在本章里,老子用极其简练的文字,讲述了“道”的运动变化法则和“道”产生天下万物的作用。关于“道”的基本理论,本章和四十二章都是就此而论的。本章虽然只有两句话,但言简意赅,含义十分丰富。

    [评析]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一是说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二是说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其实这两种解释意思是相同的。因为老子承认运动,承认运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当然是老子认识上的不足。因为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得实现,不具备一定条件,是不能转化的。不经过任何努力,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转化,这就多少带有宿命论的‘色’彩了。“弱者道之用”,是说“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这不完全是消极的,同样也有积极‘性’的一面,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用弱和用强,也就是是“无为”和“有为”的区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的论者认为这一句可以概括出“无—有—万物”的公式,并说万物毕竟是从“无”而来的。其实,老子讲“有”和“无”,并不曾把“无’当作第一‘性’的东西,而把“有”当作第二‘性’的东西,他是把有与无当成相互对立的两个哲学范畴,有与无都是道的属‘性’,是道产生天地万物时由无形质落向有形质的活动过程。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1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2。上德若谷;大白若辱3;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4;质真若渝5。大方无隅6;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7。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