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不杀人,结果不管有没有银子,一概被杀。

    清军的屠杀远远不止这些,“扬州十日”“嘉定屠城”只是其中著名的案例。清军入关后到底屠杀了多少人没有确切的数目,不过我们仍然可以根据一些资料进行推算。

    首先,我们可以清朝自己发布的屠杀文告,根据《清世祖实录》的记载,所有州县,如果能剃头投降,开城欢迎的话就让你们过好日子;如果抗拒的话,大军一到,玉石俱焚,所过皆屠。在1649年清朝在四川发布的文告中说:“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总之,在清军的官方资料里,充斥着“屠城”“杀无赦”这样的字眼。事实上,在清军入关之前,就对辽东汉人实行了大屠杀。入关之后,屠杀的规模更加庞大。山西总督佟养亮曾经给顺治上疏:“大同、朔州、浑源三城,已经王师屠戮,人民不存。”

    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记载清朝杀戮:“鞑靼全军入城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抢走一切可以到手的东西;fù女、小孩、老人的哭声震天……各处街道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和反叛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凡有足够财力的,都不惜代价用钱换命,以逃脱这些惨无人道的屠夫之手。”

    根据官方的记载:直隶一望极目,田地荒凉;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湖广弥望千里,绝无人烟……

    我们再看看地方县志的记载。

    昆山大屠杀:被屠杀的十分之四,自杀的十分之二,被俘的十分之二,逃走的十分之一,藏匿起来侥幸逃脱的十分之一。时人形容说,杀戮一空,逃出城门被杀被踩死的不计其数。躲在山上寺庙里的fù女小孩,因为一个婴儿啼哭,顿时被搜出来,杀得血流成河,血从山上落下来仿佛瀑布。

    南雄大屠杀:家家户户里只有燕子的声音,没有人声,尸体堆积如山,有的婴儿侥幸没被杀,还在娘的怀里找nǎi吃……

    潮州大屠杀:留下骸骨十几万,和尚们把尸体收集起来,在西湖山上焚毁。同安县被屠杀五万人,梵天寺的和尚将尸体收集起来焚化,建了一个无祠亭,墓碑上刻着“万善同归所”。

    常熟大屠杀: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桥畔河堤,或者是残垣断壁,到处都是尸体,不下五千人,被俘虏的男女更是不计其数。

    除此之外,清军还疯狂掠夺人口,将这些人当奴隶驱使,这项政策在皇太极时已经消停了,多尔衮掌权后又开始了。

    遗民与贰臣

    清军入关之后,遭难的是全天下的百姓,但在这期间,最纠结的还是知识分子。他们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面临着一场关系名誉和生死的抉择。

    根据儒家的传统思想,忠臣不事二主,为人臣者要舍生取义。苟活还是殉国成为摆在明朝遗民面前最迫切的选择,明朝灭亡之后,大批知识分子自杀殉国,从容赴死。根据史料记载,有大批的遗民虽然没有选择死,但是也没有选择在清朝的眼皮底下过日子,而是选择了远涉重洋,到台湾地区、南洋或者日本去。据学者统计,明朝遗民的数目不下万人。

    有遗民,有殉国者,就有贰臣。贰臣当然不是一个褒义词,贰臣是那些背叛明朝投降清朝的人,在当时,贰臣是非常受鄙视的。当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贰臣也没有什么,都是为了生存。人首先要活着,然后才有其他。

    清政府也非常不地道,对于那些投降的贰臣,他们可以贬低,极尽嘲笑,搞得这些贰臣们非常难堪。相比遗民,贰臣们虽然衣食不愁,依旧过着富贵生活,但是人格就要低贱得多。

    清初最有名的遗民当数顾炎武,顾炎武是苏州昆山人。明朝灭亡后,他开始了漂泊生活。身负奇学,名满天下。弘光政权创建后,顾炎武担任兵部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