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这十六年的时间他也没闲着,他借着青灯日夜看书学习,掌握了许多知识。
1629年,朱聿键的父亲被叔叔dú死。唐王朱硕想立二儿子为世子,被牛人陈奇瑜劝阻,只好立朱聿键为世孙。直到这时,已经二十八岁的朱聿键才从监牢里走出来。
崇祯五年,也就是1632年,祖父见佛祖去了。朱聿键继承王位,杀掉叔叔为父亲报仇。明末各地叛乱四起,烽火连天。朱聿键觉得身为朱家王朝的子孙,国家有难当挺身而出,便向崇祯提出借兵三千平乱。崇祯是非常多疑的,他担心藩王借兵作乱,拒绝了朱聿键。
朱棣以藩王的身份造反夺取天下,给明朝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是以后来的皇帝对藩王都非常警惕。藩王可以在自己的王府里吃喝玩乐醉生梦死,一点关系都没有,不会有人找你麻烦,但绝对不可以带兵离开藩属地。
这个规矩朱聿键也是懂的,但是他压抑不住心中那团火,他宁愿犯规也不愿坐视国家惨遭蹂躏。头可以断,血xìng不可以没有。皇上不借兵,朱聿键就自行招兵买马,带着自己的人马跟流寇拼,结果被流寇打得大败。对此,我们给予理解,一个从小被关进监狱的人从来没打过仗,刚从监狱出来不久就和人打仗,不输倒奇怪了。
不管朱聿键打赢打输,这么做分明是瞧不起崇祯,我不给你借兵,你倒自己招兵买马了。一怒之下,崇祯让锦衣卫把朱聿键关进凤阳监狱政治犯待的地方。
崇祯自杀后,弘光帝继位,才把他放了出来,累计起来,他在监狱里待了二十四年。弘光虽然释放了他,但是并没有恢复他的政治地位,反而害怕他争夺帝位,让他在桂林好好待着,不能出来。朱聿键才走到杭州,弘光政权就完蛋了。
一个月后,在郑芝龙、黄道周等人的拥护下,朱聿键当上皇帝,年号隆武。据说在朱聿键举行登基大典的那天,刮起了大风,雾气非常重,能见度很低。大风把小树都吹了起来,掌管玉玺的官员坐骑受惊,摔下马,玉玺碰坏了一个角。显然,这是非常不吉利的一个征兆。尽管如此,有黄道周这样的牛人在,君臣之间还是非常有决心匡复明朝的。
一生坎坷的朱聿键终于当上皇帝,应该说他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皇帝,他抚慰群臣,从谏如流,同意和大顺军的余部共同抗击清军。在生活作风上他也非常检点,只有一个老婆,也就是皇后曾氏,曾氏是一个贤后。
清军来了以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意思大家都懂。当时明军却是留发留头,无发无头剃了发的都杀。隆武帝觉得明军这种行为是不好的,他下令禁止屠杀剃发的百姓,说:“兵行所至,不可妄杀。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
由此可见,隆武帝是一个能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的人。其实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但为什么偏偏那么多中国人做不到呢?做到这一点根本不需要什么很高的智商,中国人又向来是最聪明的,为何从来不懂得最简单的道理?明白了这个原因就明白明朝亡国的真正原因。
隆武帝确实是一个好皇帝,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个傀儡皇帝。他的政权离不开郑芝龙集团,没有郑芝龙的财政和军事支持,他的复国项目就办不下去。
郑氏家族都是海盗出身,郑芝龙拥立隆武并不是为了什么光复大明,而是跟吕不韦打着一样的算盘,把隆武看成了可居的奇货。商人就是商人。在郑氏家族里,唯一对明朝忠心耿耿的只有郑成功。最为讽刺的是,郑成功居然是郑芝龙跟日本女人生的。郑成功原名郑森,在他年幼的时候,郑芝龙带他入宫见隆武帝。隆武帝貌似会看相,当时抚摸着郑森的背,居然说出了很有预见xìng的话:“可惜我没有一个女儿可以许配给你,你将来一定会为我大明尽忠,不要忘记了今天。”
也就是这天,隆武帝赐名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