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粮食向土地要,不找县上要!大队书记们立即给农民分自留地,人均1升种(即1亩)之多,从而渡过饥荒。1962年上面颁发《农村工作六十条》,搞队为基础生产逐步恢复。同时又反对分田单干,只给农民1分(山上人叫1碗种)自留地。泰安这里分阶段,到1964年“四清”运动,将多分的自留地收归生产队集体。

    1969年初知青下放时,我曾经在泰安古寺那里。看到一条几百米长的老街,本来两边应该是平房瓦屋。但是呈现在眼面前,是一片零乱的木头房架东倒西歪。原本百十户人家的小乡场,当年的公社所在地,只剩下10多户人家。听这山上的人说,那此乱七八糟的房架都是死绝户的,1973年才全部拆除。关于这段历史市委中心组学习时,迟书记讲过自己的看法。1959年庐山会议本来是反左,但是彭德怀在会议上闹,因为这一闹反左变成反右。如果1959年纠左,就不会有1960年的极端困难。

    本小说阅到这里,也许读者要问当年农村如此,那么城镇居民呢?城镇的景况又怎么样呢?作为当事人之一,笔者的长篇小说《生活之波》,比较详细地解读了这段历史。这里只以国家干部为例,1960年干部人均月定量18斤,每天只有十进位的6两,每顿饭只有2两。县委书记国家采取特殊保护,每月也只有5斤煮稀饭的碎米!

    由于经过这惨痛的历史,所以文革期间无论多么乱,这山上的干部群众都把生产抓得很紧。20世纪七十代初期的几年,我曾在这对面山上,金鞭岩下白石大队4生产队,替平坝区幸福公社的亲戚借玉米。春天将所借玉米背下山,秋天再将大米背上来偿还。好在1980年湔县农业生产责任制开始,到现在全县每年人均粮食800斤。全国是1982年中央1号文件,搞农业生产责任制。困绕中国人几千年的吃饭问题,终于得到从根本上解决。

    目前吃上饱饭的农民们,正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这里的人们或是搞农家乐,或是发展种养殖业,或是经商务工。平坝农村人多地少,农民们主要是外出打工,或是经商赚钱。平坝c山区所有农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将几百年的农村住房来一个革命。要将草房或瓦房掀倒,新修成别墅式的小楼。我爱人家在本市的聚源镇,全家3个主要劳动力,丈人在场镇卖卤肥肠c姨妹在家开供应点c姨夫在外打工。他们要争取两三年内,将自己的住房小楼修建起来。四周的农民们各家各户,差不多也都是这样规划的。自1982年起中国农民,放开的手脚充满力量,改革的身心多么欢畅!一场全民奔小康的行动,正在蓬蓬勃勃地兴起。

    从味江这里沿公路再进去约1公里,即前些年泰安公社所在地——沙坪。那里是小型的场镇,有公社机关c学校c供销社c医院等。1960年之前乡场在古泰安寺那里,之后才迁移到沙坪来。1982年全国农业生产责任制后,不久公社改称乡或镇。开发后的泰安景区,包括前山以道教宫观为主的景区,已经合并太平乡统一称清城山镇。原泰安乡的那片林林种种的机构,合并到山外平坝处新的建筑群。沙坪这里过去的房屋还照样保存着。原公社的院落这时已经办为旅馆,农民们还自发地修了些房屋,形成两条小街搞缝纫c餐饮c小卖等活动。再朝里面一直走即古泰安寺(原坪乐大队)那里,镇政府设立了办事处,处理景区的一些事宜。

    和之前以粮为纲的时候相比,现在这里生态恢复,因为旅游显得生气勃勃。已经有捷足先登的单位或企业,在这里买地建房搞宾馆等。我们站在这里的时候,公路两旁还有绿油油的玉米地。又过了些年这山上几乎没空地!特别是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所有的地方都修建成森林景观,或宾馆住房设施。一处普通的不大山区,经过旅游开发的运作。几十年中成长为,承载了十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