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里人说当年最艰难是修桥,这味江上的大桥高耸在河的两岸。因为要发展旅游桥下河道中,还筑成一道有木头水闸的坝。在这段河上形成一片水面,河边停靠有楠竹做成的筏子,夏天供游人洗澡或撑筏子玩耍。我曾在这水里游泳过c也撑过筏子,水闸上面水不深流速也不快。早些年即青少年时候,我在湔江的几条河也都游泳过。
因为是暑假有孩子有这河边钓鱼,我们都看到钓起来的,只是1~2两的小鱼。孩子还说管理局有规定,这河里的鱼只能钓,不能用网打c更不能电烧!这孩子山上人只10来岁,他不知道的是文革期间,有人这味江河里,洒农药“鱼腾精”捕鱼!这玩意从泰安古寺洒到水中,一直到崇州的街子,河面上都浮着半死不活的鱼。沿河都是捉鱼的人,第一次据说捉了几千斤,最大的有3斤多重。第二就只捉到几百斤,第三次味江河里的鱼,就没有了c绝迹了!鉴于历史教训,清城山管理局成立后,他们强行规定除了垂钓之外,不允许在这河里捕鱼!
当年知青时候,泰安这里是全县少有的,能吃上饱饭的地方。生产队集体的时候,全县人平粮食仅400多斤原粮。这里人均玉米就达到近500斤,折合稻谷700多斤!只是这山上人均种地3亩多,每个劳动力种10亩!生态破坏得厉害,坡度陡峭的山地上也种了玉米。改革开放后搞退耕还林,绿化方面有所恢复。县乡镇企业局教导员马茂乾。1960~1977曾任泰安公社书记。听他说上世纪1960年为最困难时候,这山上5000多人几乎饿死一半!是全县饿死人最多的乡。县上陈冰书记c迟素清常委等领导,想尽办法在计划之外,共隐瞒粮食3000万斤。全县城乡共30万人,人均100斤,县上准备用这批粮食渡荒。
当时上面政策公社化以生产队为单位,人们必须吃公共食堂。县委的具体布置是每人每天,在上面计划16进位6两的基础上,再增加2两达到半斤c8两。另外陈冰书记亲自掌握一些救济粮,见到那个公社不行了,就写条子批给几万斤。因此1960年,湔县的公社多数死人少。中心组作学习记录时,我还听迟书记讲,那3000万斤粮食,没等县上用完就被上面发觉调走。当年四川其他地方也缺粮,有的县比湔县饥荒得更厉害!幸亏陈冰书记作主,1960年底c1961年初,就给全县农民划3分以上的自留地。不然1961年春天,青黄不及的时候,湔县要出大问题。
我作记录时还想到柴景山书记,1971~1978在湔县工作7年,之前在邛崃县任书记。柴书记住家的院落,与县委办公室楼房一墙之隔。因为我年青星期天值班的时候多,柴有时星期天来值班室拉家常聊天。听他说1960年见形势不对,农村割麦子的时候,邛崃就给农民划分自留地。人均3分地以上,所以实际上那时候,邛崃比湔县日子好过些。
1960年马茂乾书记去泰安之前,这时候的的泰安公社书记也姓马,暂且称他老马书记。老马书记将县委批给的,3万斤粮食条子。即能够去山下太平粮站,领取3万斤粮食的纸条。关在自己的办公桌抽屉里,主客观上并没有贪污;只是想1961年2月,开始点玉米时再用。这时候的泰安公社统一核算,生产活动实际上停止。这里1977年才粗通公路,县上领导关照也不能及时。那时候从太平场上山,走小路到泰安古寺;即公社所在地共30多里,要走3至4个小时。因为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故泰安山上大量饿死人,老马书记被处分调走。
马茂乾书记这年24岁,1960年底由幸福公社副书记(兼职团委书记),调来泰安任书记。为救济这山上的群众,陈冰书记几次共批给10万斤粮食,同时暗中授意将土地分给群众耕种!马茂乾给各生产队公共食堂增加粮食。公社召集大队党的支部书记会议,他讲话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