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沙村人的议论蛮热烈。
“看来老树要开新花啦。哈哈!”
“喂,那天女的还来吴木匠家吃了顿饭哩!鳏夫寡母,亲亲热热,鸡也叮不开。那女的出村时,吴木匠步步紧跟,还带点八十年代的味道呢!”
“老伴,老伴,越老越想伴嘛!”
这些议论传到亚发耳朵里,耳屎都要流出来。他为了促进两位老人的结合,还分别跟振雄表哥和“乌鸦嘴”讲了悄悄话,叫他们各在一头扯紧红绳。岂料心急吃不得热汤圆,这下子却惹来了麻烦。
秋天到了,再过十来天,新的学年要开始了;但是,亚发却不见韦老师送新课本来给他备课。韦老师虽没“校长”的头衔,但实际上是学校的负责人,亚发打算抽空去找他问问情况。没等亚发上门去,那天下午五点钟,韦老师却找亚发来了,手里还提着酒菜,笑吟吟地说:
“吴老师,今天是马草镇的圩日,怎么没见你去赶街呢?”
“没有什么东西要买就不去了,”亚发说,接着问道:
“要准备下个学期的课了,新课本回来了没有?”
“买来了”韦老师突然转口说:“吴老师,很久没跟你喝酒了,今天买来了点酒菜,我们痛痛快快喝几杯吧!一
亚发当然欢迎。黄二婶在一旁说:“韦老师,要喝酒空手来就行了,何必那么客气?是耽心我们家拿不出桂林三花,还是怎的?”
“哎,二婶说到哪里去了?反正我们都随便点才好嘛!”韦老师说着,把酒菜递给黄二婶,又说:“我回家交代两句就来。”
韦老师走了,黄二婶去做饭了,亚发独自沉思着:往常他们曾多次一起小酌,那是在这几种情况下举行的,一是过节,二是有喜事,三是有重要的事情商量。难道今晚有要紧事商量?什么事情?亚发心上打起了疙瘩。
晚饭开始了,韦老师的话特别多,他郑重其事地说:“今天我在马草镇上听说,省城的晚报上登香港小姐求对的启事。这小姐是香港大资本家的女儿,人长得漂亮,钱又多。她出的上联是:‘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谁做得出下联,符合要求,这位千金小姐就嫁给他。如果已经有了婚配,不愿再娶,就给五万港币酬谢。好一条大鱼呀!我在镇上跟几个人琢磨了好久,就是对不出来。这上联蛮刁钻,每一个字都是宝盖顶。那么,下联除了要求意思跟上联有联系之外,还要对仗工整,平仄得当;而且每一个字的偏旁部首必需是清一色的。太难办了!吴老师,你脑子灵,干这种玩艺有两下子,顶多在床上滚翻一个晚上,想个好的下联,捡个香港小姐回来不好吗?干!”
“要钱好,要个小姐回来难伺候。人家穿金戴玉,出门三步要坐车,住的是夏天凉冬天暖的房子,吃的连肥扣肉那么好的东西还嫌弃,来到我们乡下能呆得住?”黄二婶抢着说。
“小姐不愿住乡下就跟她去香港嘛。二婶你也去,当个香港太太嘛。”韦老师说着放声“哈哈”大笑起来。
黄二婶说:“韦老师今晚喝醉了,拿我来开玩笑。我可没有那份福气。”
亚发一直沉思着,没理会他们说什么话。过了一会儿,他慢条斯理地说:“下联应该是:迷途远遁返回莲迳过逍遥。”
“好!”韦老师放下杯箸,击节称赞,接着从衣袋里掏出钢笔和本子,叫亚发重念一遍,让他一字字记录。之后,他又把上下联串起来反复吟诵几遍,更是得意,兴奋地说:“吴老师,这条大鱼真家伙给你网住了!”
“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玩艺了。有本旧小说上曾讲到这副对联,因为看过的时间久了,我回忆了一阵子才记起来。”亚发老老实实地说。
“既然书上已经有了记载,那得赶快寄出。相同的答案是。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