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旁坐下,道:“小生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是最向往江湖游侠,还请三位兄台说一说,这江湖之中到底出了何事?”而后又命小二多上好酒好菜,笑道:“今日这顿饭嘛,由小生做东便了!”磨延啜交给他的包袱中,除去食物饮水外更有不少金银,是以宴请这三人也是无妨。
那三人自然乐得有人请客,便笑道:“既然小兄弟如此豪爽,我等便恭敬不如从命了!”四人边吃边聊,终于教习伯约得知了究竟。
原来,三个月前,江湖之中忽有传言,称天师道有个镇教之宝,可助修炼之人内力大增。修炼内功最为艰难,是以此等法宝可说是习武之人梦寐以求之物,一时间,江湖为之哗然。岱岳观观主郭行真与袁客师私交甚厚,便亲自前往太清宫,向袁客师询问此事。
袁客师自然是矢口否认,况且“乾坤阴阳镜”本就不在他手中。不过郭行真却是不信,二人便起了争执,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回到泰山后,郭行真越想越气,竟然不顾昔日的情分,传檄江湖,邀请武林各大门派于腊月初九一同前往鹤鸣山,逼迫天师道交出法宝。
习伯约听罢,急忙问道:“如今是腊月初几?”三人道:“今日乃是腊月初一!”习伯约登时急了,心道:“还有八日,也不知我能否来得及赶到剑南?”便又问道:“那不知各大门派是否真的前往剑南了?”那三人不过是边地的寻常武师,又怎知武林各大门派的情况?便道:“这个我等便不知了。只不过,我们九原城中的门派都有前去瞧热闹的,中原的各大门派恐怕也不愿错过这等盛事吧!”
习伯约心中焦急,便也不再理会三人,取了行李便离开客栈,打马出了九原城。他原本打算径直回转扬州,与沈丽娘母女团聚,但如今师门有难,他又怎能袖手旁观?只得先行赶往剑南。
九原与鹤鸣山相隔两千五百里。从前有大宛马时,一日可赶路千里,自然无需忧心,可现今没了大宛马,习伯约只得又买了一匹快马,于路上不停换马。一匹马跑得脱力了,便弃在路上,换另外一匹继续赶路,而后途径市镇时再买一匹。
赶路之中,却又教习伯约得知了一个令其震惊的消息,原来庐陵王李显已被武则天立为了太子!如此一来,武则天死后李显重掌社稷,皇位便算是重回李氏之手,也无需习伯约费心劳力,去行匡复之事了。
这虽是好事,不过即便武则天将皇位交还李显,习伯约也不愿饶过她,日后自会去找她报杀父之仇!想起在洛阳时与义兄张昌宗的谈话,习伯约心想:“不知这其中可有大哥的功劳?”若果真是张昌宗令武则天打定主意将皇位传给儿子,那也算是他做了件好事。
习伯约自然又想起了李裹儿,忍不住喃喃自语道:“如今庐陵王已是太子,李家也不必再畏惧武家的权势,裹儿的日子该当好过多了吧?”想到自己辜负了裹儿的一片深情,不禁心如刀割。
习伯约兼程向南疾奔,两日后便赶到了西京长安。他虽有高深内功,但终究是肉体凡胎,如此不停不休地赶路,早已疲惫不堪,是以便决定歇息一晚。但此时已是戌时,长安城的城门早已闭了,他只得在城外寻找借宿之处。
在城外找寻良久,终于在城西十里处寻到了一座道观,观门之上悬着一块匾额,上书“金台观”三字。虽见观门紧闭,习伯约却依然上前叩门。过不多时,便有个小道士打开观门,道:“无上天尊!居士有何贵干?”习伯约道:“在下乃是赶路之人,但此时长安城门已闭,我便想在此借宿一夜,不知可否行个方便?”而后便摸出一锭银子,递向那小道士。
小道士却未接过,只是道:“居士稍待,待我去禀明观主,由观主定夺!”说罢,便关上了观门。习伯约等了半晌,那小道士方才回来,道:“观主同意居士在本观留宿,居士请随我来。”习伯约急忙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