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若要表现水,毫无疑问古筝是最为合适,随意拨弄便是流水叮咚,而古琴更适合来表现山的那种深沉和厚重。

    五斗观周围的山上没什么平坦的空地,不能象青城山上那样自己种菜,所以吃的菜都要到水库对面槽渔滩镇购买,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会去一次,每次都有殷师兄,因为他是道观里管钱的,再一个也因为他力气大适合拿东西,其他人如果想去镇上逛逛便可以一起去。

    去镇上需要在山脚下坐船,住在水库这边的居民要去镇上都坐同一艘船,这船是艘大船,坐满了应该能装2c30人,船上有大棚子遮风避雨,两边各有一排座位,等在岸边差不多坐满了就走。

    可能是为了保护水库的水质,这大船依然是要靠人摇橹的,并非机动船,速度比较慢,加上水库很宽,所以渡过去差不多要半个小时,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慢并不让人烦恼,因为景色太美了,在慢悠悠的船上观赏周围风光是一件极为惬意的事情,只巴不得它走的越慢越好

    槽渔滩镇是个看上去很有历史感,颇具规模的小镇,特别是碰到赶场的日子,周围的农民拿着各家的特产到镇上摆卖,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所需要的日常用品一应俱全,到了镇上,殷师兄照例去采购,而其他人可以自己去逛,到时候各自回道观就行。

    我到小镇通常会去逛逛书摊,看到什么好吃的没吃过的小吃也会尝尝,或者去邮政取钱,说到当年出行,随身带一张邮政储蓄的存折是最为方便不过的了,几乎我走到过的所有地方,再小的镇子肯定都有邮政局,你就能取到钱,其次是农业银行在大多数小镇也都有,反而是工商和建设银行,很多小地方根本没有。

    在道观里比较不方便的是洗澡,有一次我实在忍受不住了,就用道观里的大蒸锅烧了两锅水,倒在厨房崁了瓷砖的水池里美美的泡了个澡,但总归是不太方便,那个住在道观的俗家人袁师兄经常跑到山下的旅馆里,专门开个房间洗澡,后来他觉得这样还不如捐钱给道观安装一个电热水器,于是就捐了几百块钱给道观,让道观去买个热水器。

    那时候电热水器还是个稀罕物,槽渔滩镇并有没卖的,所以只好去离这里最近的城市雅安购买,是我和殷师兄一起去的。

    雅安号称雨城真是名符其实,记得我在此期间因为有事共去过三次雅安,两次阴雨绵绵,还有一次没下雨但也阴着天。槽渔滩离雅安并不远,大概也就是20公里左右,下山后坐个小船到门口,走到公路边拦个载客的小巴士,再有个十几二十分钟就到了,如今雅安在我脑海中还仅存的印象是:绵绵细雨c阴天c江上的那座桥还有雅安那些皮肤白皙的美女。

    电热水器并不包安装,安装的事不知怎么的就落在我头上,其实我压根也没弄过那玩意儿,不过在我们那个年代,从小很多事都是自己做的,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强,就凭着中学学过的一些和电有关的物理知识,加上过去见过人家安装燃气热水器的经验,花了几天功夫,愣是把它给安好了。

    据说是为了表彰我安装热水器的功劳,第一个洗澡的殊荣当然是归我(其实吧我觉着他们可能是对我的手艺不怎么放心,让我当小白鼠先试试),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从此洗澡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在五斗观平时基本没什么事,没有早晚课,因为是淡季没游客,所以也不用大殿上去守着,偶尔来了游客需要买香或者抽签什么的,哪位师兄看到了顺便去招呼一下就行。

    大家多数时候就聚在我们门前的那条走廊上晒晒太阳聊聊天,有时某个师兄兴起拿出笛子吹上一段,或者是去到李小平房间里听他弹上一段古琴,到了吃饭点听到钟声就去饭堂吃饭,每天的饭照旧是周师兄做,日子过得自在逍遥。

    可能是看我们太闲了,当家的杨师兄某一日突发奇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