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起苜蓿来,稍有点儿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大概是会知道的。

    苜蓿亦称紫苜蓿,或紫花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似三叶草,耐冷热干旱,产量高而质优,能改良土壤,因而得到广泛栽培,主要用于制作牧草c青贮饲料c干草,以“牧草之王”著称。

    我来这世界,睁眼首先看到的,便是村里的土坯房c麦草垛c黄土路c青草c犁铧c缭绕的炊烟c奔跑的牛羊c轮回的春种秋收。对苜蓿的深刻记忆,是与饥饿艰难的岁月,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惊蛰一过,沉睡了整个冬天的万物,渐渐苏醒过来,或钻出藏身的地洞,或努力发出芽来,或拍动飞翔的翅膀。苜蓿的根须上,也悄悄萌出了嫩芽,透过土层的表面,长了出来。不上一星期,就一寸来长了,绿油油的,盖住了地面。

    苜蓿生命力旺盛,适应环境能力强,对土壤的肥瘦c酸碱c山川,没什么特别要求,只要是地上的泥土,种进去了,都能顺利发芽,及时生长。因之,种苜蓿的地,多是些不长庄稼,新垦出来的阴沟c山梁c沙坡c碱滩。

    我们队的苜蓿地,甘萍山上三块,草路沟里两块,或是倾斜陡立的草坡,或是及其瘠瘦的沙湾,或是忽高忽地的土丘。草路沟原是流水冲开的一片泥滩,两边宽宽的,长满了许多野草,堆着大小的石头,占着不少地皮。后来天气干旱了,雨水少了,洪水不再爆发,人们拉来架子车,挥锨抡锄,挖出深深的边沟,修筑牢固的护堤,垦出一块块沙地,种上了苜蓿。

    那时是生产队,不搞什么计划生育,家家户户孩子多,吃饭的嘴多,大人得备下不少粮食蔬菜,才能勉强过活,度过青黄不接的一个个日子。草路沟地处流川川道,地势较为低缓,气温相对高些,春天过后不久,就早早发了芽。路过的大人小孩,不管是谁,一旦见了,都在心里琢磨着,要如何才能躲开队长的眼睛,神不知鬼不觉的跑进去,偷偷掐上一篮,回家做成香喷喷的饭菜,饱饱的吃上一顿。

    当夜色渐渐笼罩大地,天完全黑下来,村里大些的娃们,就三三两两聚到一起,三人一群,五人一伙,挎着栲栳,夹着布袋,拿着瓷盆c笸篮,沿一条条田埂,偷偷往草路沟里跑。若是阴云密布,大雨哗哗飘落,山川田野笼罩在茫茫雨雾中,到处湿漉漉的,人们静静呆在家中,无法干活了。此时,都在暗中支使自己的小孩,戴上草帽,披上麻袋,光着脚丫,冒雨去偷苜蓿。

    苜蓿地四周,是围墙一样的土坎,高高竖立着,堵挡住了,不见外面的任何东西。娃们一到草路沟,就可暂时放下心来,蹲在绿茵茵的地上,哧哧哧,哧哧哧的,边快速掐着,边急忙装起来。一同来偷的,有社员家的c村长家的c也有书记主任家的。人是肉长的,不比钢铁,吃不上饭,肚子饿了,就忍受不住,得想方设法弄来,尽快吃到肚里,保住性命。外出的村民,偶然路过见了,也睁一眼闭一眼的,装作什么也不知道,更不会放声大叫,悄悄走过去了,说不定偷苜蓿的娃中,就有自己的孩子呢。

    田间地头转悠的队长,有时到了草路沟,突然看见胆大的七八个小孩,正偷掐着苜蓿,便大声吆喝,或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使劲儿扔过去,想把娃们吓跑,或从树上折下细长的枝条,捏在手里,蹬蹬蹬,蹬蹬蹬的跑去,做出要快速追上,狠揍一顿的样子。娃们一听见,就急忙大喊,队长来了,队长来了,大家快跑!喊罢各自带着掐了的苜蓿,或往深水沟里躲,或向自己家中跑,或到土坎背后藏,四散而去。队长见娃们跑光了,没有一点儿踪影,便放慢步子,无奈的摇摇头,叹一口气,理解到当时村民们的苦衷。

    到了晚上,吵闹的娃们倒在炕上,就呼呼睡着了,使山村的夜晚,显得更加寂静。此时的大人,借着昏暗的月光,悄悄锁上家门,高一脚低一脚的,朝草路沟方向摸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