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那里,常说一句“金蛋蛋,银蛋蛋,不如地里的土蛋蛋”的话,这土蛋蛋,指的是土豆,也叫洋芋c马铃薯c山芋c洋番薯c地蛋等。
土豆有红c白c紫几种颜色,大多呈椭圆形,或像大人的拳头,或像圆圆的皮球,或像吃饭的碗口,小的二三两,大的四五斤c七八斤的。土豆生命力强,适应各种环境,无论土壤肥瘦c干湿c山川,只要种进去了,都能及时成活,慢慢长大。
在民以食为天的农人眼里,能吃得上饭,填饱肚子,养活人命,得以生存,比什么都重要,都有意义。因之,我家乡普遍栽种,容易成活,香甜可口的土豆,就被视为上品,人人珍爱,是不足为怪的。
三四月份,空中阳光朗照,冰雪已经消融,地气慢慢透了上来,一大片一大片,湿漉漉的,是播种的最佳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深深懂得这一点儿的农人,丝毫不敢慢怠,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们脱去臃肿的棉衣,换上单薄的汗衫,抖擞着精神,早早来到庄稼地里,要通过勤劳的双手,把心中美好的希望,播种到一块块地里,以待秋天的收获。
在农村,春天来临的明显标志,是许多男女老少,赶着牲口,抬着犁铧,拉着粪肥种籽,说说笑笑的来到地里,开始耕种。先播下的,是大麦c青稞c小麦,然后是蚕豆c玉米c红麻c土豆。埋进土里的种子,开始吸收养分,慢慢变软,悄悄发芽。人们的说笑声,飞鸟的鸣叫声,牛马的吼叫声,在晴朗的天空下,广袤的原野上,此起彼伏,四处回荡,使沉睡的大地,苏醒过来,承载起孕育种子,吐绿开花,结出硕果的重任。
过了不久,人们拿着背篓,来到墙角或园子的窖里,背出一颗颗土豆,倒在院子空地上,拨散开来,白白生生的,静静晒着太阳,享受春天的温暖。土豆身上的芽眼,少则只,多则七八只,十来只。一只小小的芽眼,就是一颗饱满的种子。
母亲坐在树荫下的一只小木凳上,手拿薄薄的麦镰,或锋利的刀子,按三角形方向,对准陷下的一只只芽眼,轻轻插进去,慢慢剜出来,随手放在一边,就成了要栽的种子。余下没了芽眼的空壳,像绽放的一朵朵白花,洗净之后煮在锅里,撒上些辣椒面c食盐之类的调料,熟后吃起来,香喷喷的,味道好极了。
不知其它地方栽种土豆,是把整个的大块,全埋进土里了,还是跟我们那里一样,先取出芽眼,留下肉壳,才种进去的。我慢慢发现,取出芽眼后剩下的空壳,跟取下来的种子相比,大小差不多,各占去一半。在青黄不接的日子,这剩下的部分,是难得的粮食,可用来填饱肚子,度过艰难的一段时日。我们那里偏远落后,没有什么矿产资源,也无其它经济收入,人们就凭几亩薄田,靠天吃饭,艰难度日,谁都不敢浪费,要能节俭c抠一点儿的话,尽量抠下来一点儿的。
没上天,许是被大风吹刮,太阳暴晒,堆在墙角的种子,茬口悄悄变黑了,蔫蔫的,干瘪下去。若还不到下种的时候,或没备好足够的肥料,就得拿来厚厚的麻袋,穿旧的棉袄,一层层苫起来,严严实实覆盖住,以防水分跑掉。
后来,农村实行科学种田,推广农作物栽培技术,人们学到了许多实用知识。栽种土豆时,把化肥溶成液体,掺在草木灰中,和成稀泥,抹在茬口上,说这样养分早早吸收进去,触到湿土时,发芽快,抓苗早,力量足,长得壮,块茎大。
实行包产到户时,人们生活还十分困难,大多数人家里,养不起牲口,只有条件稍好点儿的,才能凑出攒下的零钱,勉强买来一只毛驴,或一头骡子什么的,在家养着。到春播时,就赶出圈门,拉上种子肥料,来到地里,今天你家的,明天我家的,相互帮种,才可忙过来,顺利种上,不误农时。
栽种土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