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算道:“元和十一年十一月她十三岁不到,打算十二年元月她十三岁,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十四岁,十五岁,十六岁,十七岁,呀,她真是满十七了!都快奔十八了!”

    沐雅馨目光温柔地盯着李熙:“你从太极宫把她带回来,给了她一个名分,却冷落了她足足四年,你还要冷落她到几时?”

    这话说的有些重,李熙脸颊微微发烫,他搓着手,支吾道:“可我眼下这局面……”

    “你不是说不会有事吗?”沐雅馨以矛攻盾,李熙愕然、尴尬。

    他低头思忖片刻,一咬牙,说:“也罢,明晚我去跟她好好谈谈。今晚我有些累了……”李熙说到这,馋着脸望向沐雅馨,看到的是她清瘦的脸上沉静如月的一对明眸。李熙霍然而起,一把抓住沐雅馨的肩,恶狠狠地盯着她的眼,说:“你现在就去换件衣裳,咱们去后园水榭赏月。莫要辜负了这满天的月色。谢谢你的提醒,我不会辜负她,更不会辜负你。”

    “哼,虚伪的人。”沐雅馨从鼻孔里哼了一声,眸子骤然闪亮如焰火。

    李熙紧紧地搂住了她,她的身体瘦的可怕,那一刻,李熙的心里只剩怜惜。

    ……

    北极殿的内朝会开到第三天时,李熙就和张孝先隐隐较上了劲。

    大圣国的天下是诸王的天下,诸王的才智品德各有不同,怎样安置既能保证大圣国的权力掌握中诸王手里,又能人尽其才,把国家打理的兴旺发达,这就是第三天内朝会的主题。

    国家体制不变,变的只能是人事安排。

    根据《定国大典》,大圣国实行三省六部制,朝中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掌全国政令。三省主官与两宫内史单日在天圣宫久石阁举行小朝会,议决日常军政事务。每三日在朱雀殿举行大朝会,诏告军国大事。每季度末在北极殿举行内朝会,议决军国和神火道内外大事。《定国大典》规定,以内朝会所决之事效力最高。

    因为地方大都督权力被大幅削减和三省地位抬高,张孝先提议诸王向三省集中,诸王原则上不再出镇地方,原则上不再领军。此议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反对者只有三人:

    王喜,他放心不下黔州那一摊子。陈苏,他的水师无敌于江南,正是横行无忌的时候,让他窝在圣京,他不乐意。李熙,他想回福建,当初是打算顶着侍中的牌子回去的,现在宁可侍中不做,他也要回去。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明面上的,福建刚定,还不稳固,岭南清海军莫大海虎视眈眈,他走了,难免有倾覆的危险。

    第二个原因是主要原因,但不能说出口,李熙对张孝先很不信任。

    按《定国大典》的规定内朝会每季召开一次,时间在季末,此外还规定,张孝先作为召集人,只须征得三位以上王的同意有权随时召开。这样一来,内朝会实际就成了张孝先弄权的工具。诸王中崔雍、刘夏现在已经是他夹袋中人,王弼、王喜是他的铁杆盟友,曹曛、曹谷兄弟跟他有姻亲关系,张仃发对他是敬重的。毛耀是他扶持起来的,对他是感恩戴德,小吵闹,大帮忙。陈苏和他保持距离不假,但只要不涉及重大利益关系,他还是愿意跟张孝先保持合作的。跟张孝先关系相对疏远的只有胡尖和自己。

    胡尖现在地位并不稳固,他未必肯与张孝先合作,但指望他跟张孝先唱反调也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抛开利益之争,胡尖和张孝先私交还是不错,当年在广州城下,张孝先提议放弃广州挥兵北上,以避开清海军和保宁军的联合绞杀时,只有胡尖和姬德高表示拥护。他对张孝先的才华还是很欣赏的。

    这样一样,内朝会诸王共主的局面很有可能演变为张孝先一人独裁。李熙当日是坚决反对张孝先做召集人的,他提议由在京诸王轮流做召集人,或提高召开临时内朝会的门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