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领导一个答案,好像领导非同意不可,否则这个事情就无法执行,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做领导的永远有一个特权,就是在下属呈交的答案里面选一个。作为下属,与上司沟通,如能做到不但提两三个方案,而且还能对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能出现的后果都为上司分析出来,这才是真正懂得向上沟通的优秀下属。
原则四: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成事不说”就是领导已经决定要做的事情,就不要再评价了,就算你认为你的建议和想法会比领导更高明,也不能在私底下散播“领导平庸”的论调。
“遂事不谏”就是说正在做的事情,不要去劝谏。领导的很多决策,因为是领导站在不同的高度和立场上作出的,所以当下看不出是对还是错。领导既然决定了,说明他认为是对的,作为下属,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就尽量保留。一个公司必须有为后果负责的决策者。
3领导也会难堪,给他留点面子话说慈禧太后很爱看京戏,常常在结束后赐给艺人一些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但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你想要什么”慈禧心情不错,并未发怒。
杨小楼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拿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写了一个“福”字。
杨小楼接过字,发现“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这可怎么办?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不成了欺君之罪?拒绝收下更不妥,慈禧太后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似乎也发现自己的字写错了,也觉得挺不好意思。她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慈禧太后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中国人酷爱面子,视尊严为珍宝,做老板的也一样爱面子,也不喜欢在众人面前出丑。普通员工闹点笑话,可能一笑而过,而老板要是出点丑,可能就会长期成为员工们茶余饭后的笑料。所以上司若不慎作了错误的决定或说错了什么话,下属不考虑场合就直接指出上司的错误,无异是向他的权威挑战,会让他很没有面子。
首先,“以下犯上”最好关着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上司也有错了的时候。有些人直言快语,肚子里存不住几句话,发现领导的疏漏就沉不住气。某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主任讲话时出了个错,他说:“今年本公司的合作单位进一步扩充,到现在已发展到50个。”话音未落,一个下属站起来,冲着台上讲得眉飞色舞的主任高声纠正道:“主任,你讲错了那是前三个季度的数据,现在已达到65个了。”现场马上一片寂静,刚才还眉飞色舞的主任情绪顿时低落了下来。
其次,上司有错时,不要当众纠正。如果错误不明显,无关大局,不妨“装聋作哑”,等事后再予以弥补。不要在公众场合或同事的面前跟上司顶嘴,否则会弄巧成拙。
最后,指正领导错误时最好私下解决。如果发现上司有某种错误或不妥之处,可以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委婉地向他提出。当你指正他的错误时,如果老板找各种理由极力为自己辩解,你就要立即停止,没必要就他的错误而产生争论。老板只是条件反射式地为自己开脱,其实你说完后他就听进去了,效果已经达到了。
4站对你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