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菊就行了。”
我转身往茶柜上一看,好家伙,估计有十几个品种,我虽然知道龙井是浙江最出名的茶,但今天最好不喝,免得晚上睡不着,我找了罐福建的大红袍,泡了起来。
“哥,按你的说法,找阿姨的线索,有三个方向。第一个,就是那个电话号码,你不敢打,怕有什么不好的事情,那我明天就找关系,找到公安局帮忙,由他们去查。”
“公安局能帮忙?我又没报案?”我惊奇地问到。
“要不然呢?这种关系都没有,我还叫什么小太妹?”妍子说到。我明白,上次小苏的父母在北京看病时,我就见识过她的关系,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第二条线索,就是电器厂,你还有什么细节吗?”妍子问到。
“我舅舅说,好像是做电吹风、电饭煲的,厂子有千把人。”
听我这么一说,妍子一拍桌子:“嗯?千把人?那就好办了!”
她拿起电话,就跟一个人打,说到:“廖师傅,你马上帮我查一下,在温州做电吹风、电饭煲的厂,有千把人的厂有哪些,查到短信给我发来。”
她放下电话,看到我疑惑的眼神,解释到:“廖师傅,就是刚才开奥迪那个司机,跟我爸开车好多年了。哥哟,你算是撞在我枪口上了,我爸就是开电器厂出身的,搞这行的,千把人的厂,在温州也不多,你就瞧好吧!”
她这样一说,搞得我兴奋起来,喝茶时也觉得可以品出味来了。突然想到,自从旅游离开北京,好久没喝过热茶了。
电话来了,高妍接听时说到:“廖师傅,你还是把范围扩大一些,这样,你把相关厂家有五百人以上的、三千人以下的,都报给我,多点不要紧,漏了可就不好了。”
妍子挂完电话,对我说:“廖师傅报给我,千把人的厂子,只有三家,我觉得不对,问他,他才说他只收集了一千人左右的厂,我觉得太狭窄了,万一你舅舅记错了呢?万一说的人也是个大概呢?”
我听到这里,忽然觉得妍子变聪明了,她考虑得非常周到,而且逻辑严密。
过了一会,短信来了妍子看了看:“共十一家,这样,哥,明天我们就从最近的地方开始找,绕着它三公里的半径,开车把所有小区都溜一遍,你觉得怎么样?”
“你考虑得不错,不过这需要时间比较长吧?”
“哥,你不是会算吗?为什么不推一卦呢?”
“不敢,妍子,我准确率估计70%,就是准确率99%,我也不敢拿那1%的错误来赌,因为如果错了,那是有可能是我的100%。”
“哥,你也不要急,这十一家,就按我们找下来,每家转两个小时,两天也筛完了,对不对?”
我觉得,她用的这个“筛”字,非常准确传神。
“明天一早,我就给别人打电话,你把阿姨那个号码抄给我,我叫人到公安局找关系,万一他们先有消息,不是更好?如果按这样算,哥,你放心,整个下来,少则半天,多则两天,应该没问题了”。
“还有一条线索,就是那个王跃进,我让廖师傅到这些厂去查,也会查得到的。”
“他怎么查得到?”我怀疑到。
“哥,你有所不知,我们这里的所谓电器厂,分工非常细的,虽然表面有竞争关系,但更多是协作关系,有产电动机的,有产电风扇的,产电风扇的就要从产电动机那里进货,才能组装,每一个链条都是一个厂,我爸爸的厂就是链条中的一个,廖师傅跟这些厂的老板都比较熟,查个人,没问题。”
她的安排非常有条理,分析也十分中肯,我觉得,我以前小看她的能力,是个错觉。我一直把能力与学问挂钩,这本身就偏颇了。有些很有能力的人,学问并不一定很高